“我们现在所说的唐装有3个基本的元素:最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最有特色的中华民族服饰语言和代表中国最鼎盛的时代象征。因此,唐装再度流行,不仅意味着唐装文化几千年铸就的绚丽多姿终要重放异彩,更意味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唐装是我们中国人自信的表情。几十年来,我感到,我所裁剪、缝缀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民族的文化情结……”记者对唐装大师杨成贵先生的采访,从他的这番评论开始。杨先生是受首届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高层论坛组委会之约,来连确定参加将于9月10日举办的“服装创意产业(大连)战略论坛”事宜的。年过七旬的杨先生谦和儒雅,一件印有英文单词及数字符号的白色中式衬衣,衬托出老先生作为唐装大师所特有气质。谈到唐装,谈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老先生的眼神流露出少有的激动。伴着老先生的这份激动的神采,我们走进了他的唐装历程,也走进了他的唐装情结。
杨成贵先生是台湾有名的旗袍设计家。可以说,台湾的淑女名媛都很熟悉他,他为蒋经国夫人、韩国总统夫人制作过旗袍,他制作的旗袍甚至被视为艺术珍品收藏。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杨成贵为中国妇女代表团制作的60多件精美的旗袍无一雷同,甚至连滚边、盘扣都各有千秋。当中国代表团出现在会场时,参会的各国代表震惊了:“真漂亮!中国女人穿的件件是艺术品!”
杨先生取得的这些成就,除了天分,更多是来源于他对民族服装执著热爱和贯穿始终的追求。正是这样的情结,杨先生在做旗袍时一定要亲自量体、亲眼观体、亲手制作。杨先生量体要量出20几个尺寸,在量体的时候更注重观体。他认为:量尺寸能量出高矮、宽窄,但却量不出形态特征,而人的体型千变万化,同样的围度却可能有十几种形状,如有的人平胸,有的人丰满,有的人胃部凹进,有的人胃部凸出,连脖子及骨盆都有不同形状。杨先生根据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各种典型体型及相对的裁剪方法。他为客人制作的旗袍只需量一次身,就一定合适,不必试穿,不仅合体,更重要的还可以掩饰身材的缺陷、展示长处。
也正因这种情结,杨先生坚持每一件旗袍都有80%的手工制作,几十年来无论机械性能如何改进他都不为所动。他常说:中国旗袍讲究服帖的裁减,用精细的手工让女性曲线完全表现出来,透出一股端庄典雅的东方韵味,这是中国旗袍的魂。每当看到市场上那些大胆前卫的设计,在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旗袍,杨先生总是很痛心。他始终认为:机械是没有感情的,而手是由感觉的,一针一线牵进去的是情丝,旗袍才能有生命,才能完整地表达出东方韵味。
杨成贵先生在台北担任多年的中国旗袍研究会理事长,并著有《旗袍的理论与务实》等专著。在采访中不难发现,杨先生言谈里表现出了很深的国学根底和对中国服装文化的深刻认识与理性思考。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杨先生就被邀请到台湾电视台、服装专科院校讲课。后来被聘到日本文化服装学院讲授唐装制作课。他的课很受日本学生的欢迎,文化服装学院的校长、主任也都成为了他忠实的听众,日本各家电视台也给予邀请,在日本掀起了小小的“旗袍热”。日本亲王妃高松宫金婚庆典时,专门请杨先生为她的金婚典礼制作旗袍,足见日本人对它的喜爱程度。
老先生一直认为:中国的服饰是多元的。譬如旗袍,它从诞生起就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始终都传达着浓郁的东方韵味,而且也只有中国女性才能将旗袍的韵致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服装同时也融合了各个种族、各个区域民族文化的积淀。它们无论是独立还是共存,其中都蕴涵着共通的内在联系。还拿旗袍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到后来,满族服饰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唐装的概念是从中华民族这个大概念引伸的。
谈到唐装的发展,杨先生一再强调时代化。他认为:如今的生活和上世纪30年代的那种闲适平淡相比,要火爆、热烈得多,着装不可成为行动的障碍。因此,注重适应性就显得更重要。当今着装观念的改变,也决定了旧装改革的必要性,人们对衣装的追新求变,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映,衣服不但要穿好,更要穿出时尚。
“杨成贵”服装品牌名气很大,价格也很高,一件唐装从一万元至几万元不等。谈到这一点时,老先生强调: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处在上升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反映在着装、住房和就读等诸方面。服装的高、中档价格,体现了消费者的购买水平,购置适应各种活动的服装,已被许多国民列入议事日程。对于晚礼服和婚礼服的选择即为明显一例,既要上档次,又要有新意,说明经济收入水平已经具备选择的条件。国外归来者,见到近年来国内的显著变化,都积极热情地呼吁:“振兴中式服装的时机到了”,“恢复旗袍地位的时机到了”。“杨成贵”服装品牌走的是高端营销战略:最高档的面料(成本往往高达数千元)、80%以上的手工制作和完善的服务保障,确定了“杨成贵”品牌的价格。杨先生告诉记者,唐装作为国服不能马虎,一定要讲品质讲品位。
杨先生分析当前内地市场形势时认为:未来服装对于人们生活需要来说,不仅是满足生理和安全、艺术塑造和舒适性的需要,而且要有个性化,只有提供品位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丰富、越具个性化的服装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日渐提高之需求,这也是未来服装发展趋向的体现。唐装本来就是以个性发展为特点的上档次的传统服装,不可能成为大批量的产品。唐装要符合现代人更加注重形象塑造的专门设计的要求。
首届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高层论坛,将发表关于“倡导穿国服,设立国服日”宣言,杨成贵先生是这项活动的发起人之一。谈到穿国服和设国服日活动时,杨先生情绪有些激动:世界各地我走了许多的地方,各种国际性的活动也参加了不少,看到中国人参加活动时一律都穿着洋装而不是穿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点的礼服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人们,每遇到一个盛大的日子,就会穿上“国服”载歌载舞,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一个人穿什么是个人的私事,一个群体穿什么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应该选一天,中国人都穿上自己的国服,哪怕安排在初一十五都可以。如果确定了这样一个日子,全世界的中国人都穿上“国服”遥相呼应,那简直就是一个世界服装节!另外那些特别重要的日子,比如国庆春节等,中国人都穿国服,那该多好啊!老人说到了动情处眼睛湿润了。
其实,虽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唐装作为中华民族服饰的表象,已不可替代地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国服”的地位。当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便以穿唐装来体现这次会议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一度形成了“唐装热”。杨先生说:唐装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是一种资源,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苏醒,一种怀旧情绪的放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唐装作为一种物质制品的文化符号,她更是中国人自信自豪的表情,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这种表情的展示。
采访结束时,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和大连张女士签订合作协定,“杨成贵”品牌将在大连落地,并以大连为基地扩展到全东北。因此,论坛结束后,他将在大连停留几天,将为大连十对即将举行婚礼的新人和十位喜欢唐装的成功人士设计唐装,以此,作为“杨成贵”品牌落地大连的见面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