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就能背诵古诗,七岁就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和现今的清华才女蒋方舟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正是这位创造一代文风奇迹的女子,生活里的智商与爱因斯坦不相上下。典型的偏才,要在如今的复杂社会下,还能如此洒脱安逸地写下去吗?一切都是未知…
张爱玲出身名门,根底好加上教育优使得聪明伶俐的她自小才情斐然,举手投足间便是诗意盎然、流芳醇香。每日与梦里的故事打交道,与虚拟的男女情爱碰撞火花,脱离的生活便飘然得有些虚无了。想来,每每成就一本著作的时候,她的内心也在无数的字码面前得到了满足,生活以外的满足。至于平常人家的日子,便在这样的超然境界里被遗忘。
“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显然,她不是贤妇良母的中国传统女子,一如书里的那些烟尘艳女花季少女一般。
写出那么多传世作品的张爱玲,笔下的感情或浓红淡、或喜或忧,搀杂的人生味道很丰富;然而人间生活中的张爱玲,不懂自理看不明爱情、理不完愁绪,小世界的情感纠葛很复杂。乱了的心灵,在精神的时空里可以找到更广阔的释放,那些明暗里的故事便这样诞生在读者面前。从来没有人认为她是个全才,却因此影响着一代人或多或少的人生。
其实,不仅仅是张爱玲,许多在某些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在生活上,在社会实践中都不是“全才”,某些方面非常出色,而在其他方面却很低能,这是屡见不鲜的。马克思是大思想家,但他的字写得非常差,当年报考“公务员”就因为字太差而未被录取,而他的《资本论》第二部、第三部的手稿,据恩格斯说,有些字,甚至是连作者自己都不能认识的。恩格斯只好一个一个地猜。所以,这手稿,只有熟悉马克思思想的恩格斯才能整理,别人做不到。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都是“标准化”的教育,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东西早已过时没有超越性,这样的事实摆在眼前。然,几千年的孔子学说并未让后人领悟其精华,尽管清华开始招四百分的才女蒋方舟。作为一个新闻,“个性教育”、“创新教育”更多的只是口号罢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