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院是姚晨梦开始的地方。她从一名演员变成明星,从穿运动装的女孩变成法国时尚界的宠儿。她写微博,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的“女王”;她做公益,成为联合国难民署的中国区代言人。她在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让她感受到巨大压力。她个人生活的变故,让她陷入舆论风波。
一
大年初三,宁波象山。背着双肩包的姚晨,被两名黑衣男子步步紧逼。争吵,推搡,倒地,姚晨带着划破口子的手,完成了自己在陈凯歌导演电影新作中的杀青戏。
姚晨饰演的是陈若兮。由于身边有不少朋友是社会新闻记者,她对这一职业并不陌生,但还是按导演的要求,去体验生活,走街串巷“跑”新闻。一次,她随手发了张“陈若兮加班赶稿”的剧照,图中气定神闲的形象,引来记者集体“吐槽”。
许久没有拍戏,开拍前,姚晨挺忐忑的。
“我做梦,梦到自己什么都不会,被搁台上了,非要我表演,特焦虑。没想到一开拍,踏实了。这几个月,不但没荒废,还长了一些东西。以前很多东西是要靠想象的,你亲身经历过很多东西后,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会很有心理依据去表达。”
对于陈若兮,姚晨认为她身上有某些自己的特质,但被放大了。 “陈若兮和叶蓝秋,一个人直面生,一个人直面死。 陈若兮生命力极其旺盛,极富正义感。她在几天里失去工作和爱人,但她骨子里有特别坚硬的东西,是男人身上都没有的。”
姚晨喜欢陈若兮和男友分手时那段台词:你失去了你的工作,我也失去了我的工作。你失去了你的爱人,我也失去了我的爱人。我会重新开始。 “我开始以为导演写错了,应该是‘我们会重新开始’吧。后来导演给我讲,我一下子明白了:陈若兮永远不会去强迫别人,她只会告诉自己振作起来。她内心世界很强大,这种洒脱很多女人做不到,我也很难做到。”
二
姚晨说:“演员是最出卖隐私的职业。”人生经历会给表演留下痕迹,表演也在随命运的起伏增加厚度。
拍《潜伏》的两个月,姚晨没睡过一天安稳觉,被人物煎熬。“拍完后,我觉得人都长大了一大截。我特别感激命运给我的那次全线崩溃。一次次这种全线崩溃,让我把自己打碎了,再粘贴,重新认识了自己。痛苦和折磨一定会让人成长。当一部戏在创作的过程中,万分折磨你的时候,一定会让你成长。你要说今天轻轻松松拍完一部戏,那一定会是部烂戏。”
姚晨的履历表中,还没有和国际影人合作的作品。 “我不是没想过呀。我给经纪人打电话,说咱们是不是也争取这样的一些机会。但没有很合适的机遇。后来,我转念一想,好片子就是好片子,你不会在乎是什么国家的、什么人演的。像《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用了一个外国演员吗?不也在世界获得认可了吗?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我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国际影星,而是演个好角色。”
三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刻着一句铭文:人,要认识自己。
“成长中,是在多次打碎-重建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但不管怎么调整,我一以贯之的,是真诚去面对这个世界给我的一切。我从未想过去伪装自己。”
“刚入这行时,我有多少次想哭。后来,我发现只要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直走在正道上,其他很多东西是可以做出一些让步的。一个人的视角是有限的,你在跟整个社会糅合的过程中,反而令你视角更广。我随和地去交流,不再以有个性为骄傲。现在很多人喜欢有个性的人,我早已经把这些东西摒弃掉了。不是说个性不好,但从我的人生选择来说,把它放在后面了。如果我连最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通,那我一定是个臭演员。”
四
在微博世界里,姚晨为社会弱势群体仗义执言,为公益事业摇旗呐喊。《南方周末》评选她为 “2011中国梦践行者”。致敬辞中写道:“她以惊人的自觉和巨大的号召力,将微博释放的中国力量,导向理性和建设性。她动用自己独特的阅历和存储量,履行了一个公民的责任。”
一时间,提到姚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微博,而不是她的影视作品。“你问我感到尴尬吗?我有过这样的思考,但那不是尴尬。我觉得人生确实不只有表演这一件事情。微博让从另外一个角度拓宽了视野,对人和事的理解更丰富了,反而更利于我的专业。我把这看成是人生的积淀。”
姚晨说,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必定饱受现实摧残。在理想和现实的一次次撞击中,姚晨看到,内心深处那个模糊的自己越来越清晰,她在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世界,用更笃定的方式去表达自己。
姚晨的家里,放着几本诗集。结束了白天的忙碌,她倚靠在沙发上,就着温暖的灯光,翻书,读诗。她喜欢泰戈尔的诗:“我知道有一天我的荆棘会戴上花朵。我知道我的忧伤会伸展开它的红玫瑰叶子,把心开向太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