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是光绪帝的宠妃,也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知名妃子。她的屈死,为人们所遗憾;她与光绪帝真挚的爱情也成为了一代佳话。
珍妃,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是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光绪四年,珍妃13岁,参加选秀。这次选秀是为了给光绪皇帝选后纳妃的。经过层层选拔,呈送到皇帝和太后面前的依次是:都统桂祥的女儿,慈禧的侄女,江西巡抚德馨的二女,位于列末的是长叙的二女。这场选秀不过是走个过场。皇后的人选慈禧早就内定了自己的侄女那拉氏。走个过场,是让天下臣民知道:皇后是皇帝自己选的,而不是她老佛爷强加的。可是,光绪偏偏不配合她演这场戏,只见他拿起那柄玉如意径直走向了他爱慕的德馨的女儿。在慈禧的一声怒吼下,才不得已将如意递给了他并不喜欢的那拉氏。慈禧害怕德馨二女再次被选,有夺宠之嫌,就命人将两个荷包匆匆塞给了长叙的两个女儿。这样,珍妃瑾妃的命运就被定了下来。
珍妃初入宫时被封为珍嫔。其实,刚入宫的珍嫔并没有立刻得到光绪的宠爱。相反,其姊瑾嫔倒被光绪帝召见过几次。刚入宫的珍嫔没有得到皇帝的青睐,反倒受到了太后的喜爱。珍妃容貌姣好,会写会画,聪明解事,慈禧在这个刚入宫的女孩子身上仿佛找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因此,还特地为珍妃找来了师傅,教她书画,甚至慈禧批阅奏折的时候,珍嫔也侍立在侧。
珍妃
后来,在多次的礼仪活动中,光绪发现珍嫔不仅容貌俏丽,而且活泼动人,便对她有了好感。几次单独召见后,更觉得她不仅志趣广泛,谈吐不俗,而且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渐渐地,光绪帝对珍妃产生了爱意,召她侍寝的次数越来越多,珍嫔逐渐被光绪视为知音和感情上的依托,二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甚至到了难舍难分的程度。德铃在《瀛台泣血记》中提到:“光绪几乎每天都要召幸珍嫔,每隔三四天还到珍嫔的景仁宫去一次。一旦珍嫔不侍寝,回自己的景仁宫住,光绪帝就像失去了什么似的,颇感冷清,更担心心爱的珍嫔在宫里寂寞无聊。有时光绪帝放着肩舆、轿子不坐,与珍嫔有说有笑地携手而行,犹如民间的一对恩爱夫妻。”可见,光绪和珍妃的爱是温馨的,感人的,是不带任何利益的。虽然珍妃的专宠招来了皇后及其姊瑾妃的嫉妒,但慈禧对她们三个女人之间的争醋置若罔闻,也并为此迁怒于珍妃。
终于,珍妃的出格惹怒了慈禧。珍妃天生喜欢新生事物,喜爱过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加之她幼时生活在广州,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思想的影响,她的家庭环境也是相当宽松的。所以,进宫并受宠的珍妃便利用被光绪帝宠爱的优势,引进了许多新鲜事物,如:照相机、新式服装等。而且珍妃性格耿直,不善于巴结权贵,因此得罪了许多慈禧身边的红人,他们不免会在慈禧身边说珍妃的坏话。尽管慈禧听到了许多关于珍妃的不好的传言,但还未因此与珍妃撕破脸皮。导致珍妃遭到慈禧毒手的是珍妃的“卖官”。清朝的捐纳制度实际上就是卖官,以解决国家财政的紧张。珍妃见慈禧、李莲英都巧立名目,大肆卖官,收揽钱财。于是为了解决自己手头的经济紧张问题,凭借光绪帝宠爱的优势,也做起了卖官生意。这便令慈禧深恶痛绝了。光绪二十年十月,慈禧连发懿旨,将珍、瑾二妃降为贵人,并在十月二十八日,对珍妃施以廷杖。从那时起,慈禧就与珍妃撕破了脸。以后,珍妃便成了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尤其她支持光绪变法,更是令慈禧忍无可忍。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珍妃被囚禁在东北三所的“冷宫”。冷宫是犯了错误的嫔妃居住的场所,那些被打入冷宫的嫔妃没有人理睬,更没有人关心、问候。但珍妃所居住的“冷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冷宫。虽然她与光绪帝都属于戴罪之身,受到看管和监视,但他们心心相印,彼此都还惦记着对方,光绪甚至还派心腹太监去探望珍妃。所以,珍妃即使身在冷宫,心里也并不是冷的。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在仓皇逃跑之前,下令处死珍妃。对于珍妃的死因,历史界至今都有争论,但我更相信珍妃是被崔玉贵推下井的。而且珍妃在临死之前要求见皇帝一面,还说:“你们可以逃跑,但皇上必须留守京师。”可见其见识之不凡。不管珍妃如何死亡,总之她肯定是不甘的,是屈死的。两年后,也就是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回京之后的第二天,为珍妃恢复了名誉,说珍妃“殉难而是,实属忠烈,追赠贵妃”。慈禧刚刚回銮,百忙之中,为何先办了这件事。也许是慈禧西逃一路所见所思,觉得屈死了珍妃;也可能是一路上光绪的求情;又或许,慈禧认为,珍妃已经是个死人了,追赠她一个名号,也没有什么不妥,还能向光绪卖个人情,让自己心理上少一点愧疚。虽然,慈禧已为珍妃平反,恢复名誉,但这丝毫不能削减光绪对爱妃的思念。光绪将珍妃用过的帐子挂在自己的房间里,珍妃的遗物带着自己的身上,随时看,随时想,并在珍妃死后再也没召见过任何女性。
光绪皇帝驾崩,宣统皇帝溥仪继位,又追封珍贵妃为恪顺皇贵妃,葬于崇陵妃园陵。一代名妃——珍妃,在死后得以平反昭雪,冤魂终于可以安息了,也实现了她长眠君侧的愿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