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饮食之奢侈,在中外历史上是有名的。她每顿正餐用的肴馔,要摆满三四张拼起的膳桌,品种常在百种之上,冷热大菜,烧烤炉食,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她一声传膳,大小太监列队恭候,肴馔即刻就要摆好,少数特殊的随吃随上。肴馔上席后,慈禧要过目一番,满意的留下,不想吃的即刻辙下。
肉末烧饼,是慈禧梦中所得,因赶上厨师次日清晨送来的是烧饼早点,高兴之余便重赏了厨师。后来这肉末烧饼因慈禧之梦红遍大江南北。不久,街市上便有了慈禧太后爱吃的肉末烧饼,销售十分火爆。
慈禧食欲不振,孙家鼐推荐了一小坛臭豆腐。一闻,慈禧眉头大皱,一把推开,并让李莲英先尝一下。李莲英硬着头皮捏着鼻子尝了一筷子,却乐得满脸开花。他又吧嗒吧嗒嘴,乘机将一块臭豆腐塞进口中,连声说:“香,又臭又香。”于是用筷子夹一小块,送进太后嘴内。慈禧尝了尝,顿时感到满口生津,便将臭豆腐指定为御膳小菜,每天必备。她嫌臭豆腐名字不雅,按其形状、色泽,赐名“青方”。
慈禧生活奢靡,每顿饭要摆出一百零八道菜,其中一个大盘要作出“万寿无疆”的字样。有人统计,慈禧每顿饭需要耗费白银一百多两。如折合成小米,可够一万五千个农民吃一顿饱饭。
慈禧在香山养病,可心痛病一时半会儿好不了。有人建议,到法海寺请老方丈看看。她便让人用轿子把老方丈抬进宫来。老方丈献给慈禧几个圆饼。慈禧在方丈走后,连吃了三个,直说“好吃,好吃”。自此,她便喜欢上了吃圆饼。
古代历史名人,多是“事物控”,如三国曹孟德是个“美女控”,魏征是个“芹菜控”,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是个“猪肉控”,咸丰皇帝是个“凉粉控”,慈禧太后是个“喝茶控”,李鸿章是个“咸菜控”,郑板桥是个“狗肉控”等等。名人也是人,没有一点怪癖,那都没脸说自己是个名人了。
曾在慈禧身边任职人女官德龄,在她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一书中,对慈禧有下列评语:"……每天有两餐是规定的'正餐',在这两次正餐上,便得按照规定,把那一百碗菜齐齐整整地端上来了。除掉这两次正餐之外,还有两次小吃,即称小吃,当然不会再像正餐一般的富丽了。可是皇太后总是不过分随便的。所以每次小吃,至少也有二十碗菜,平常总是在四五十碗左右。"
当然,慈禧吃不了这么多,"……至多不过三四品,余下的那些,或即弃去,或女官、宫女和那些上级的太监们依次享用。"这就是说,慈禧用膳的目的,一方面为了吃,另一方面还在于炫耀其地位和排场。
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60大寿,光绪十八年就颁布上谕,寿日前月余,筵宴即已开始。仅事前江西烧造的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碟、盘等瓷器,就达两万九千一百七十余件。整个庆典耗费白银近一千万两,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同治6岁即位。皇帝虽小,御膳却按照皇帝份额供给。只是这些御膳都给他身边的一名御前太监张文亮"替吃"了。张深得慈禧的喜爱。张文亮吃毕,就替皇帝到母后皇太后慈安、圣母皇太后慈禧面前去谢恩。御膳都让太监吃了,皇帝自己吃什么呢?同治帝一日两膳吃两宫皇太后赐给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丝疙瘩汤、甜浆粥、柳叶汤、面片汤、豆腐片汤等。正长身体的孩子光喝汤怎么捱得住呢?所以史料记载,同治曾经跑到太监那里去偷东西吃,被太监抓到,东西也被抢回去扔掉了。同治的死,和他的营养不良有着直接的关系。
道光在位期间,吏治败坏、军备废弛,白银外流,清宫内财政支绌,道光帝不得不节衣缩食地维持皇室的日常生活。他的饮食生活在清朝诸帝中是最简朴的。
夏天,清宫帝后每日都要吃西瓜解暑热,道光帝觉得吃西瓜浪费,在最热的三伏天明令太监:"明日取消西瓜,只供水。"一日,道光帝想吃"面片儿汤",令御膳房给他做一碗。大半天过去了,面片儿汤没有送来。在道光皇帝的追问下,负责此事的人来说,需要数百两银子。于是他对来人说"前门外一饭馆的面片儿汤最佳,一碗值四十文钱,让太监出去买吧。"内监回复说:"饭馆已关闭多年了。"道光帝说:"我不能因为口腹之故,就浪费那么多的银子呀。"只好不吃。道光帝一年四季的饮食都是以"五品"为限,即每日早晚两膳菜肴、饽饽各五品。其中,炒鸡蛋是每日必备的菜肴。即使是岁暮的除夕和元旦的膳食,道光帝仍十分节俭。道光八年的正月初一,早膳是"浇汤煮饽饽一品,羊肉丝酸菜锅子一品,溜鸭腰一品,鸭丁炒豆腐一品,鸡蛋炒肉一品。"
溥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中记述:"我一连吃六个春饼,被领班太监知道了。他怕我被春饼撑着,竟发明了一个消食办法,叫两个太监左右提起我的双臂,像砸夯似地在砖上墩了我一阵。过后他们很满意,说是我没有被春饼撑着,多亏那个治疗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