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传世文化玉斧 传承中华文明

2011/07/14来源/成都 檀瑞林阅读人次/3674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玉斧是由传统的石斧发展而来。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发现了比石更坚硬、温润的玉石,并用以制作玉斧。玉斧是一种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缚扎执柄,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宽大则叫钺。史前时期,石斧曾被作为一种实用的杀人武器,后以玉制成,便演化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

  玉斧是由传统的石斧发展而来。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发现了比石更坚硬、温润的玉石,并用以制作玉斧。玉斧是一种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缚扎执柄,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宽大则叫钺。史前时期,石斧曾被作为一种实用的杀人武器,后以玉制成,便演化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象征物。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

  笔者收藏的传世玉斧来源于甘肃,青海、陕西等西北地区。这些地区都在齐家文化范围之内。

  一、斜刃斧(工具)

传世文化玉斧 传承中华文明

  1.青玉斧(图1),呈不规则的梯形。长侧12.3厘米,短侧11.7厘米。圆弧形顶宽4厘米,下双面斜刃宽7.7厘米,厚0.6厘米。似有使用痕迹。上端有一个一面钻的马蹄孔,孔壁面十分规则。玉质通透,蚀斑明显,褐色沁,皮壳熟旧,器表有切割打磨痕迹。

传世文化玉斧 传承中华文明

  2.白玉斧(图2),呈不规则的长梯形。长侧20.5厘米,短侧17厘米,上端宽5.5厘米,顶呈弧形,顶端下有一个一面钻马蹄孔,孔壁包浆与器表一致。下部斜双面刃宽8.5厘米,呈下弧弦形。制作规整,打磨抛光精细,放大镜下见不规则的打磨细痕。玉质精细、坚致,皮壳、包浆熟旧润泽。红褐色毛牛纹沁满全器,一侧轻,一侧重。

  二、制作彩陶的工具(拍打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北地区彩陶业比较发达,可能玉质制陶工具随之产生。

传世文化玉斧 传承中华文明

  1.青玉人面纹柄斧(图3)。长6.9厘米,宽3.5厘米,厚0.8厘米。上端有一双面人面纹柄,雕工简洁,富有神韵。人面顶部有一个单面钻孔,可系。下端为双面钝刀,下斧体呈方形。制作精细,造型优美。青玉质,系西北地方玉。上半部为偏灰鸡骨白沁,下部褐红色沁,间有藻叶纹斑。皮壳熟旧,包浆厚润。

传世文化玉斧 传承中华文明

  2.青玉双系锚形斧(图4)。长7.5厘米,宽5厘米,中间及顶部厚,边沿薄。斧上端方形,顶端有一圆孔。柄两侧有带孔双系耳。斧下端呈圆弧状,两侧各有一齿上翘。造型优美。西北当地青玉质,褐色沁透入肌理,有藻叶纹沁斑,皮壳熟旧,包浆厚润。

  三、柄形玉斧,系玉兵器。

  白玉柄形斧(图5)高15厘米,宽9厘米。前端左出弧形双面刃,后端为方形柄,柄上下各有单面钻马蹄孔一个。既可手持,亦可安柄。制作规范,斧面切割平整。玉质坚致,黑及褐色沁厚重,沁满全器,并可见黄土沁斑和石灰蚀斑,不见开窗。强光照射,可见白玉精光。一侧蚀痕较轻,一面蚀痕较重,蚀坑已有包浆。  

传世文化玉斧 传承中华文明

  四、戚斧,原为兵器,后演变成礼品。

传世文化玉斧 传承中华文明

  青玉大孔戚斧(图6)。长17.7厘米,宽11厘米,顶下有一个单面钻小马蹄孔,中间有一大马蹄孔,孔径4.4厘米。左右侧各有4个齿牙,刃部后端留有一缺口。造型奇特,制作精细。大孔下方又见宽切割槽。青玉质,中有玉花,褐红及鸡骨白心。皮壳熟旧有轻度蚀痕。

  五、异性斧,具使用、佩戴双重功能。

传世文化玉斧 传承中华文明

  双孔青玉斧(图7)。长11.5厘米,宽7厘米。左右体上端皆圆弧形,左高,右低。左右上端各有一个单面钻马蹄孔。下斧体连在一起呈方形。下端微弧,两面刃。青玉质,坚致、通透。大部分褐色沁,上端局部鸡骨白色。皮壳熟旧。
 
 
 
 
 

6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