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传统说:一张图片的启示 别把传统不当回事儿

2015/12/17来源/倾城网阅读人次/2767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带有仪式感的礼仪也是使某个人在某一时刻感觉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这两人的关系与他与旁人的关系不同。法治代替了礼治,这最大的不同也许是我们从主动约束变为被动约束。现在来看古人的繁复礼节带有浓浓的意味,深刻的底蕴,是由内向外的表达………

传统说:一张图片的启示  别把传统不当回事儿

这张照片,这是豆瓣上名叫“Linღ”放出来的一张老照片,配文是:“这张百余年历史的照片,梅藤更医师(任广济医院1881年至1926年间院长)查房,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地向梅医师鞠躬,梅医师也深深鞠躬回礼,这一温馨场景成经典瞬间。这表示了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都托付给医生的感激,也体现了医者对病人的尊重和关爱。”网友们评论除了表示对萌娃一致的喜爱外就是对当时的医患关系打了场口水仗。

传统说:一张图片的启示  别把传统不当回事儿

若没有网友的解释谁又知道这两人是医患关系呢?让我们更加震惊,更受触动的怕是这位小君子的礼仪,穿戴整齐,规规矩矩行礼,这份教养与仪态令人折服。这是中国传统的礼仪,表达对长着、尊者的敬意。现在这些都被简化了,见面不打躬作揖了,点点头、摇摇手就可以了,有省事的看一眼也就过去了,心意有没有不好判断,但礼之中的仪式感已荡然无存了。

传统说:一张图片的启示  别把传统不当回事儿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节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行走有礼,见面有礼,入座有礼,拜贺庆吊有礼,甚至用筷子都有礼节约束,很多讲究,不知者做错便是失礼。但哪怕是愚者失礼,智者也能很圆润的指出你行为的不当。例如:筷子不能长短不齐的摆放在桌子上,否则便是失礼,这叫“三长两短”,古人忌讳死亡。再者用筷子转着盘子的找自己喜欢吃的菜,也是粗鲁无礼的,这有个很好玩的叫法“执箸巡城”,这话说的又体面又大气。还有“品箸留声 ” “击盏敲盅”“迷箸刨坟”“泪箸遗珠”“颠倒乾坤”,只听名字你肯定云里雾里,不知所谓。

传统说:一张图片的启示  别把传统不当回事儿

中国的礼节细微处还体现在语言上,说自己或自家人时越低贱卑微越显内敛谦逊,例如:家父、鄙人、贱内、犬子;称呼旁人时越高雅尊贵越显谦恭识礼,例如:令尊、阁下、尊夫人、令郎。而且有些词是忌讳,不得乱说。看《还珠格格》时令妃教育小燕子,“死”与“屁股”说不得。原来听故事,一位高官在下属面前放了个屁,自觉面子挂不住,解释道“无他,下气通尔”,翻译成白话就是“没什么,放了个屁罢了”。不吉祥、不雅的词与事物都是忌讳,一定要说也定要说的圆润好听。例如,古时“着火了”叫“走水”,“上厕所”叫“出恭”等。

传统说:一张图片的启示  别把传统不当回事儿

古时称以礼治天下,打仗都要先礼后兵,做事讲究发乎情止乎礼。但现在这些都被当成是“繁文缛节”,除了在一些极细微处还能找到一些影子外,有礼有节的你来我往已经很少见了。《小王子》中小王子问狐狸“仪式是什么?”,狐狸说“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 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带有仪式感的礼仪也是使某个人在某一时刻感觉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这两人的关系与他与旁人的关系不同。我们有更多的途径来展示自己的不同与独一无二,对别人与自己的要求也显得宽容很多。法治代替了礼治,这最大的不同也许是我们从主动约束变为被动约束,就像对于老师、医生、老板的尊重更多的是迫于外部的压力与自身情感已相去甚远。现在来看古人的繁复礼节带有浓浓的意味,深刻的底蕴,是由内向外的表达,全部被摒弃也是一件憾事。

6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