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执导都市剧见长的赵宝刚每部作品都能激起话题。正在北京卫视和爱奇艺同步播出的《北京青年》也不例外。这部由李晨、马苏、杜淳、姚笛等主演的电视剧播出没几天就引发争议,“不舒心了就想辞职,现在的青年哪有这资本啊?”…
一个人的喜欢或不喜欢不重要,赵宝刚的都市剧都得到了大众的追捧。非要在现实的层面上纠结赵宝刚作品“不现实”的处理是没有必要的,期待现实和艺术同步可以给出一个期限——一旦生活超越了现实阶段,就会达到赵宝刚创作的艺术真实。
上面的话有点拗口,简单点说,观众觉得赵宝刚作品《奋斗》、《北京青年》表现的都“不是底层生活人士的真实生活”,那只能说是赵宝刚有超前意识,创作了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后的青年人奋斗的生活,或者北京青年人敢想敢做的潇洒生活,这没有什么不妥的,赵宝刚拍的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
人们在指摘电视剧《奋斗》的种种不真实时,依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所有剧集,也有人说过看过几遍《奋斗》,对剧中人物喜爱有加。现代人的矛盾心理是,内心冲突时埋怨导演,享受人物的“替代感”时又说是演员表演的到位。说实话,很多人根本就不在意电视剧是谁导演的作品,他们只在乎有没有吸引他们关注的内容。
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一供100集已经拍完,《北京青年》是赵宝刚导演“青春三部曲”的完结篇,与《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相同点是不仅“高于”生活,还都是超越了现实生活层面。事实上,现实生活的残酷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来,生活的故事性远比艺术来得更精彩,赵宝刚提供的影视作品是戴着现实主义的面具,展示的是未来青春的生活状态。与其说是赵宝刚在“北京青年”里替代80后面重走青春路,莫不如说是,提前穿越到未来展示爱恨由己、恣意挥霍青春的图景中,也不能说是画饼充饥,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合理想像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为导演,赵宝刚创作的“青春三部曲”都是以北京作为时代大背景的,北京人包括“北漂”的人们对“青春三部曲”不会抵触,人们在内心最多认为自己在“拼爹”文化盛行的战役中失败是错生了家庭而没有沾到“爹”的光——哪怕是“干爹”的光呢!北京之外的观众则无法真实感受到北京生活真实的现状,也就不会有太多质疑的成分,反而是觉得在北京奋斗也好,实现青春的梦想也罢,哪怕是重走青春路都是像赵宝刚的作品一样,是有希望的,是会让人有更多期待的。
赵宝刚眼中的“北京青年”被底层人士理解为超越现实,既是可望不可及的目标,又是生活层面里既得利益阶层的青年们现实的生活写照,在底层人士向上流动的通道被堵塞、凝固的时候,赵宝刚构造的“青春”突然变得具象了,也就成了无数底层青年人觉得内心“还有期望”的理由,超越现实就完全被原谅了。
在美国,人们关注的电视剧里的“青春”是肥皂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没完没了的傻笑之外,好像也记不住太多情节——剧集里他们活在当下;在中国,人们纠结于电视剧的青春为何和自己的生活差异如此之大,欢笑和眼泪交织后,很多细节记住了,烦恼也增多了——剧集里超越了现实。
声明:《赵宝刚的《北京青年》为何总是超越现实》一文由倾城网(www.hercity.com)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发邮件到info@hercity.com处理!
6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