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设计师谭砚之
生于台湾、定居纽约的新晋设计师谭砚之(Peggy Tan)近日推出了她的2012春夏新款。这是谭砚之的服装品牌华裳杂货(Mandarin & General)第二次发布设计款式。华裳杂货由谭砚之创立于纽约。在其个人品味的引导下,华裳杂货重新审视传统,从旗袍的概念、裁缝结构和设计细节中找寻灵感和游戏素材,巧妙地重组、延展、开创简洁而又不失当代都市趣味的无极限设计。
华裳杂货强调舒适、简洁、多变及混搭性。每件单品都具有抢眼的独立风格。品牌讲究个人时尚,主张着衣者的自我呈现和创造力。通过华裳杂货的设计系列,人人都能自由大胆地驾劝时尚,用服饰陈述自己的故事。谭砚自幼求学、旅居于多个国际城市,深刻体会无极限的重要性,这也成为品牌的基础能量与方针,透过源源不绝的新探索和设计承继传统衣着美学,以最国际的语言反映最当代的价值。近日,记者编辑陈蓓在汇集了90多个国际品牌和诸多设计师的纽约时尚贸易展United States of Rendez-Vous上采访了谭砚之,和她一同探讨了品牌的中国设计灵感、营销策略及未来计划等话题。
华人设计师谭砚之设计的华裳
记者:能否向我们大概介绍一下华裳杂货以及你的设计?
谭砚之:华裳杂货是我的一个概念计划,该计划基于中国文化资源,创造出一个纯粹的当代设计品牌。
记者:促使你成为设计师的源动力是什么?
谭砚之:从小到大我都对艺术与设计有很大的兴趣。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位艺术家,没想到我成了一位服装设计师。
记者:你什么时候创立华裳杂货的?
谭砚之:我很早以前就有创建华裳杂货这个构想。去年(2010),我决定将这个构想付槠行动,然后在今年初正式发布了我的第一个设计系列。
记者:你是怎样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设计当中的?迄今为止,你在设计中都运用过哪些中国元素?
谭砚之:我并没有想着要如何在设计中结合中国元素,因为我本来就已经在使用中国服饰结构。我喜欢将中国元素解构,并重新思考各项比例与功能等问题。旗袍是我设计中很喜欢的一种服饰,但是我的灵感来自许多不同的题材,比如这一季,我的灵感是Fritz Land于1927年导的一部德国超现实主义影片Metropolis。此外,这一季的设计还结合了建筑物形成的几何图案。
记者:在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你认为最成功的营销方式是什么?
谭砚之: 一组好的照片真的非常重要,它总结了你想传达的态度与纷围。朋友间的口耳相传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我许多朋友都是从事创意的,他们能接触到我想推广的客户群。当然,各种社交网站也是非常实用的工具。
华人设计师谭砚之设计的华裳
记者:在产品推广上,你遇到过哪些挑战?
谭砚之:许多人对于是否应该使用品牌的中文名称有不同的看法。
记者:在美国,你的目标客户群是谁?谁是你最主要的客户?
谭砚之:我的客户群是二三十左右、自信有风格且对文化(不限中国)有兴趣的现代女性。
记者:美国人对你的中国设计有什么反响?
谭砚之:他们很欣赏我的概念及设计方式,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喜爱这样时尚别致并可以每天穿着的设计。
记者:在美国,你的品牌怎样和其他同样具有中国元素的大牌竞争,比如,上海滩(Shanghai Tang)、源(Blanc de Chine)等。
谭砚之:我并不认为我们在相互劲争,因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和市场。上海滩强调鲜明的色彩和华丽的中式纹饰,源有一种禅般的宁静,而华裳杂货则体现了纽约下城 “酷”的随性时尚。
记者:你的品牌有没有扩张计划,比如大中国地区?对于你的品牌而言,中美市场的差异在哪里?
谭砚之:是的,我计划将华裳杂货推向国际。对于我的品牌而言,我觉得美国与中国的市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当然中国人可能对我的设计更能产生共鸣。
记者:在哪里可以买到你设计的服装?
谭砚之:目前有兴趣的人可以在我们官网网店购卖华裳杂货的产品,我们有国际送货的服务。我刚刚在纽约Rendez-Vous展示了新的2012春夏系列,并得到世界各地许多精品店的关注,包括针对韩国新兴品牌的scout,比利时的Hunting and Collecting,澳洲的Blonde Venus等等。
记者:你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
谭砚之:我很欣赏Maison Martin Margiela。他们总是有办法创作出非常机智的设计!我也很喜欢一间位于北京的叫做栋梁的精品店,他们对于设计及中国的创意群有着独特的观点与贡献。有机会的话,我很希望能与他们合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