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情感动物,天生对感情有一种需求和渴望。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马上就会寻求情感和归属感的满足,如果这种需要不能满足的话,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爱情、亲情和友情是人类情感的三大部分,对于女性来说,如果需要排序,恐怕很多年轻女性会把爱情排在第一位、亲情排在第二位、友情排在第三位。当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个排序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女性在当了母亲之后,可能会把亲子之情放在首位。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女性认为在中学阶段,自己拥有的好朋友最多。实际上,中学阶段正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第五个阶段,即青少年期(12—18岁)。艾里克森认为,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培养诚实的品质。此时对于青少年来说,正是与朋友、伙伴相处最密切的时期,通过与好友的相处,也逐渐认识自我、体验着忠实的实现。可以说,友情的确是这一人生阶段的主题。
而到了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培养爱的品质。也就是说,这一人生阶段的主题会从友情过渡到爱情。找到自己的爱人、发展亲密关系,是我们在成年早期需要完成的“人生任务”,爱情在该阶段会变得非常重要。
大部分女性认为,爱情比友情带给自己的幸福感更强烈,失恋是比失去挚友更让自己痛苦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进入成年期,爱情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主题,另一方面是因为爱情的成分可以很广博,功能可以很强大。
经历过美好爱情的人都会有所体验:你的爱人不仅是爱人,还可以同时是你的朋友和亲人。也就是说,爱情可以不仅是爱情而已,还可以满足你对亲情和友情的需要。当这样一段功能齐全的爱情摆在女性面前,自然对友情的渴求就会降低,也就难怪“重色轻友”的现象出现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