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是从玉工具发展而来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从玉器形成到成熟,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工艺。1958年在南阳黄山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圭形玉铲可以看作是玉器诞生的标志。殷商时代,玉雕大量制作礼仪用具和各种佩饰。西周玉器的特色是出现了琮、璧、璜、圭等礼器。春秋战国时期,琢玉工具得到了改善,雕刻工艺也不断提高,出现了浮雕、半浮雕和精湛的透雕技法。玉器成品常见有玉璜、玉琮、玉璧、玉镯、玉环、玉剑饰、龙形佩、成对器形玉件等。采用的玉材多为青玉和黄玉,白玉少见,亦有采用“独山玉”的。
西汉继承了春秋战国器形特点,同时增加了新品种,新疆软玉源源流入中原。东汉除出现了白玉料的玉璧、玉环、鸡心佩、剑佩、带钩外,用于殉葬的“明器”和各式容器、玩赏品种也大量出现。玉质有青玉、黄玉、墨玉和白玉。白玉成为玉中上品。
魏、晋和南北朝时,石刻的风行使玉器制作少被重视。传世的器物很少,但图案清晰,十分秀丽。玉材有青玉、黄玉,白玉很少。
唐代玉器出现了花鸟、人物饰纹,器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增加了有实用价值的杯、碗、盅等。玉器图案大量采用缠枝花卉、瓜果鸟兽、人物飞天、虫鱼为主要题材。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是唐代玉雕的独特的时代风格。
宋代在玉器制作上也反映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玉器以花、鸟、兽类为主,以龙凤呈祥图案为多。实用品有杯、洗、带板,陈设品主要有兽、鱼。当时,盛行做古玉器。仿古器形有青铜器、佩件,如剑饰、带板、佩饰等,玉材主要有白玉、墨玉、青玉,其中最多的是青玉和白玉。
元、明、清是我国玉雕工艺的繁盛时期。元代的雕工既没有唐代器物的遗韵,也突破了宋代琢工。雕琢有粗有细,但粗犷的刀法深厚, 颇有古风,细致得出奇,兽件上雕刻的毛发, 刀法流畅,刻出的云纹上下翻腾,气势磅礴。这时期出现了“凸雕法”和“透雕法”,尤其凸雕的细工碾磨技法,更是前所未有。
明代,扬州出现了大型玉器和以苏州为中心雕琢各种精巧的玉器,又由于新疆玉材的大量入关,玉雕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名作极多,在我国制玉史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玉雕刀法出现了“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艺术性很高。题材也多,常见有松竹梅、花果、松鹿、人物、鸟兽、缠枝花卉等。
清代,特别是中期,玉雕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峰。乾隆年间北京城为全国的制玉中心,并召集各路能工巧匠献艺,出现了“俏色做法”、“半浮雕”、“透雕”等各种琢法。清代玉器雕琢得十分可爱,大小器件玲珑精致形象逼真。玉料选用也相当严格,但只要符合要求的玉材,无论是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等都被采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珍藏的精品展现了明、清两代玉雕精华,其中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特别引人注目。流传民间的小件玉器,无论山水、花卉、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雕得活灵活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