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1913年生于上海,少年时在安徽合肥老家接受传统教育。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36年任《中央日报》副刊编辑。抗战初期,在昆明为教育部编中学教科书。1940年转往重庆,任职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1947年,应北京大学之邀,教授书法和昆曲。1949年移居美国,先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工作。1962年受聘于耶鲁大学美术学院,讲授中国书法,1985年退休。擅长诗词、书画、昆曲,并长期担任美国海外昆曲社顾问。
她出身官宦之家,5岁开始练习书法,97岁高龄仍每天练字;她工诗词、通音律、能度曲、善吹玉笛,在中国传统诗词、书画、昆曲、音乐等方面均有精湛的造诣;她的姐姐是沈从文的夫人,家族之中不乏文人墨客;她多次在北京、苏州及美国举办个人回顾展,每次都引起轰动……她就是中国文人文化在当代的杰出代表之一人称“世纪才女”的旅美著名艺术家张充和女士。
由张充和作、旅美艺术史学家白谦慎编的《张充和诗书画选》日前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本书收录了张充和自选诗词二十首,书法作品二十余件,绘画作品十余件,是目前国内出版的一部最为全面地展示她的艺术成就的书籍。
九十余高龄仍每日练字
张充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有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造诣。她工诗词,年轻时曾请戏曲专家吴梅先生为她改词(吴梅先生是苏州人,为张家世交)。在重庆时,她也曾向沈尹默先生请教诗词。她还通音律,能度曲,善吹玉笛。张充和自幼研习昆曲,在这方面有很高的成就。1940年,她在重庆主演昆曲《游园惊梦》,文化界为之轰动,章士钊先生特赋七律一首志感,诸诗人纷纷唱和。
张充和家中不但姊妹众多,而且从事文字工作的也不少,她的三姐夫是著名作家沈从文,二姐夫周有光是语言学家,如今已经100多岁,仍然著述不辍,而张家亲友的著作经常都是由张充和题写书名。不过,题签最多的还是沈从文的著作。1988年,沈从文去世后,不少出版社都重印了他的旧作,无论是全集还是选集,或者是纪念沈从文的文集,大多由张充和题写书名。
书法是张充和一生的爱好。她5岁开始学书,初以颜字打基础,后兼学诸家,于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皆有所擅。少年时,便为人作榜书。二十多岁时所作小楷,气息清朗,格调高雅。流寓重庆时,在沈尹默先生的建议下,研习汉碑、古代墓志,书风转向高古。今天已是九十七岁高龄的她,不复登台表演昆曲,也很少作诗赋词,但依旧每日临池不辍。
空袭警报拉响之后仍不舍笔
抗战时期,张充和在昆明、重庆时,小楷写得很多,不少是在空袭警报拉响之后开始写的。当时的空袭警报分三种,第一种是告知将有敌机来袭,这时候,开始停止办公;第二种是告知敌机已经接近,必须下防空洞了;第三种警报拉响,是说明敌机已经到达。由于防空洞就在办公室旁边,只有在飞机快到时才下防空洞,所以,张充和的小楷多是在第一种警报拉响后,第二种警报响之前写的。抗战时期写小字多的另外一个原因和磨墨有关,张充和由于少时家境优越,写字有人磨墨,很小就为人写大字,甚至题匾额。抗战时期条件艰苦,当然不会再有人为她磨墨,所以这一时期小字写得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