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曾说过每一个人都是被上帝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的个体。于是他们终其一生在寻找自己剩下的那半个身躯,却往往无法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实在太多了。
其实那个对的半个身躯,往往不是被找到的,而是就这么遇见的。所谓可遇不可求。《质数的孤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两个“半边”身躯相遇而纠缠一生的故事。数学天才马蒂亚年少之时遇见了同学爱丽斯。他们俩在同伴眼里都是另类,马蒂亚甚至被怀疑精神上是否正常,因为他曾经用刀刺伤自己的手掌,然而这一举动却成了吸引爱丽斯的最初原因。
一个人的美餐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马蒂亚和爱丽斯之间诸多让旁人诧异的举动,便只他二人能理解并且互相欣赏。于是他们的关系无法言传。是爱情吗?双方却始终没有点破,直到马蒂亚去了异地工作,直到爱丽斯嫁人。然而他们之间却有着比爱情更深的默契和更微妙的关联,不因着现实的关系或是距离而有丝毫的蜕变和削弱。
一开始读这个故事时,我忍不住想,既然马蒂亚和爱丽斯有着如此不足为外人道的深厚感情,为什么不说破,为什么不在一起呢?为什么爱丽斯后来与丈夫分开,重新唤回了马蒂亚,两人最后却还是不动声色地分开了呢?掩卷沉思,我渐渐明白自己想法的愚蠢。
最深的默契和感情,也许并不适合现实上在一起。《质数的孤独》看似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其实却是一个关于“领悟人的本质是孤独”的故事。
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埃莱奥诺拉,因为我答应过你要保持沉默。”我无从查询埃莱奥诺拉为何许人,却在读完小说后明白,“保持沉默”往往蕴藉了最深的情愫,因为在最深的情愫面前,语言是苍白的,如同马蒂亚和爱丽斯之间千丝万缕却无法言表的关联。于是,作者笔下的数学天才马蒂亚,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找到了可以比喻自己和爱丽斯关系的代码——他相信自己是质数中的一个,而爱丽丝正是他的孪生质数。“质数只能被一和它自身整除。在自然数的无穷序列中,它们处于自己的位置上,和其他所有的数字一样,被前后两个数字挤着,但它们彼此间的距离却比其他数字更远一步……‘孪生质数’是离得很近的一对质数,几乎是彼此相邻。但它们之间有一个偶数阻隔它们真正地亲密接触。”
确实,马蒂亚和爱丽斯之间的关系再没有比“孪生质数”更为贴切和耐人寻味的代码了——孤独而失落,虽然接近,虽然默契,虽然懂得彼此,却不能真正触到对方。一旦真的触到了,他们就都无法继续再做自己。质数因此而注定是孤独的。
但是如果能够真正相触就不孤独了吗?不。相拥着的人,可能是寂寞的,而孤独的人,却可能拥有着别样的幸福。马蒂亚和爱丽斯显然深谙着孤独对他们的重要,于是他们彼此接近,分开,再接近,再分开。别人固然无法懂得他们,但是他二人之间的若即若离却是蕴含着最深的相知相许。爱着并且孤独着——他们看似荒诞却真实的爱情,击中了那些能够体味孤独意味的人们,于是,这本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并迅速成为欧美超级畅销书,同名电影也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
孤独是一种境界,如果这个世上有一个人能懂得沾染着你的气息、属于你的孤独,就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两个被劈开的“半边”身躯,也许能够彼此相遇,却往往不能够再被拼接在一起。
因为孤独,所以完满,可叹这种因为孤独而获得的完满竟往往可望不可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