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作别旗袍蒙尘的美

2007/02/07作者/佚名来源/不详阅读人次/1602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旗袍的美恒久地流淌在每一个中国女子的血液里,不必托付地、不必交代地世袭承传着。它是每个中国女子的心病,不分年龄段地在一生中复发,于是,旗袍便以昙花般的姿态一再盛开………

旗袍的美恒久地流淌在每一个中国女子的血液里,不必托付地、不必交代地世袭承传着。它是每个中国女子的心病,不分年龄段地在一生中复发,于是,旗袍便以昙花般的姿态一再盛开。

无数次地听说过为做一件旗袍而煞费心思的故事,那种期待无异于一种煎熬,就像恋爱,其中的美其中的享受大多来自自己的想象,结果却总是怅惘的,正如许多无法落实的虚妄的爱。

想一下,我们是否还有从容的心情走出旗袍应有的步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我们要慌慌张张地穿过斑马线,我们要在拥挤的人群里避开撞来撞去的粗鲁的行人,世界,不会因为你身穿旗袍就变得温婉,举手投足反而会成为一份负担。所以,每每看到有女子穿旗袍逛街就感到旗袍的美在漫天红尘里黯淡了下去。

只有一次,在广州的陈家祠,初秋很平淡的一天,看见一个苗条的女子,身穿一件中长的旗袍,白底上有稀疏的粉蓝粉红的大花,抽象而又肆意。脚上竟然是一双绣花的布鞋……那样的美啊,完全因了陈家祠那百多年前幽雅庭院里的青灰砖雕作了她的背景。那一刻惊艳的记忆告诉我要穿出旗袍的美必须远离尘嚣,择时择地。

有许多的面料,织锦、提花、缎、黑色丝绒、镂空抽纱的真丝绒……如果时光倒退的话它们是最适合的旗袍面料,而放在今天若做成旗袍的话会有一股陈腐的气息。我曾经用过一块从日本带回来的夏西服料,本是用来做行政套装的,但是它质地滑软、又重又坠却很是爽薄飘逸,中灰的底色上是细幼的黑色人字纹。喜欢它毫不感性的低调,希望借助它冲淡过多的柔美。然后,几乎是用了一种赌博的心情把它送到做唐装的名店里,告诉老板,去除一切精致的细节,只滚上与人字纹同黑的滚边,留下一粒简单的一字扣,无袖,长度却是到脚面的,它的垂感需要这样的长度。在制作的过程里又打电话给版房,让他们把下摆的圆角改成直角……

去取旗袍的路上,惴惴不安,仿佛等着一份诊断般。而它,在五颜六色、繁花纷飞的一排衣架上沉着地等着我。当我从试衣间走出来时,它不仅让我自信也让我自在。好几个取衣的女子过来问那面料的出处。老板递给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一个台湾来定做旗袍的先生希望能认识穿这条灰色旗袍的女子……

那件旗袍也只穿了一次,为了在女友的婚礼上致辞,因为需要站着,所以正好不会弄皱它的流畅。为了喜气,用了一朵鲜红的荷兰玫瑰做惟一的装饰。那次穿旗袍的体验,可以说是完美的。没有跟名片上的先生联系过,也许他因为旗袍而赋予了旗袍的主人太多美丽的含义,内心感念着这份赞美,但我知道我只是个因旗袍而发了一场梦的病人,而且还病得不轻。

67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