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中国名媛们的旗袍诱惑

2015/07/10作者/陈云飞阅读人次/25128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这些高级旗袍料子宋美龄永远用不完,她做旗袍的“胃口”太大,以至于她的“御用”旗袍师傅一年忙到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为她做旗袍,平均每两三天就要制出一件。…

中国名媛们的旗袍诱惑

《旗袍与名媛》,陈云飞 著,东方出版社

本文选摘自《旗袍与名媛》,陈云飞 著,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8月。

编者按:提起旗袍,你或许会想到几个关键词:风韵、轮廓、婀娜、婉约、妖娆……字字充满诱惑。“是女人都该拥有一件或几件旗袍”,这话听起来略有矫情,却实实在在说到女孩子的心里头去了。旗袍所体现的介乎显与隐、色与戒之间审美的矛盾与和谐,堪称服饰美学极致,再也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服饰能像旗袍这样勾魂了。今天来看看民国名媛们与旗袍的故事,她们都生得美艳如花,她们都是穿着旗袍的窈窕女子。打开她们的衣柜,一股穿越时空的幽香扑面而来。

张爱玲:不趋时髦,自己设计旗袍

当旗袍在上海滩大热的时候,从社交名媛到知识女性,无不对旗袍倾心。这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张爱玲。她那张身着旗袍、手掐腰间、下巴抬起的照片实在是太吸引人了。那神情孤傲、叛逆、疏离,又落寞。

中国名媛们的旗袍诱惑

张爱玲的旗袍

张爱玲迷恋旗袍,但不趋时髦。她都是自己画出旗袍的样式,让师傅裁制。张爱玲穿的衣裳,基本上都是在“造寸”做的。“造寸”是她最喜欢的旗袍店。张爱玲和“造寸”时装店渊源很深,“造寸”的名字就是张爱玲取的。

20 世纪20 年代末,有个叫张造寸的裁缝,从浦东来到上海闯荡。先是在静安寺附近开了一间“张记裁缝店”,后来搬到南京西路国际饭店附近,而张爱玲就住在南京西路梅龙镇酒家的那条弄堂内。

张造寸手艺高超,能让不同身材的女人都满意而归,上海滩上的名媛贵妇和摩登女郎纷至沓来。其中就有张爱玲。写作之余,她常到张记裁缝店看张师傅裁制服装。有一次,张爱玲来店要求为她做一条大红裙子,张造寸认为她身材瘦长、皮肤白皙,不宜穿大红色的裙子。但张爱玲坚持说:“我小时候没穿过好衣裳,所以想要穿得鲜艳夺目些。”于是,张造寸就替她做了一条猩红色丝绒镶金丝的高腰长裙。张爱玲穿在身上,哈哈大笑道:“我这身红裙,真要妒煞石榴花了!”

高兴之余,张爱玲忽然心血来潮,想要替张记裁缝店取个好听的店名。张造寸问:“取什么店名好呢?”她胸有成竹地说:“我看你的大名做店名蛮好的。造寸,造寸,寸寸创造,把我们女人的衣裳做得合身漂亮。”张造寸连连点头道:“到底是有名气的大作家,肚子里有学问!”于是,张记裁缝店就改名为“造寸时装似水流年——追忆民国女子的旗袍韵事店”了。

中国名媛们的旗袍诱惑

张爱玲

张爱玲在“造寸”做过多少件旗袍?不计其数,但她一年四季都穿旗袍,且每件旗袍都是“按图施工”的。如她冬天穿的旗袍,有绒夹里、领头不能太高太硬,因为她说:“旗袍领头高而硬,把头颈撑得笔直,坐着写作很不舒服。”紧身、窄长袖、两侧开衩至膝部,外加一袭“海虎绒”大衣。春秋季喜欢穿低领、束腰带的“旗袍裙”。而她画的夏季穿旗袍样式,如“无领、短袖、衣长至膝盖”她称之为“风凉旗袍”的款式,则应该称之为“连衣裙”了,而且一直流行到现在。

宋美龄:她将旗袍之美推向世界

如果说,交际花唐瑛让整个上海滩开始沉迷于旗袍,那当时的第一夫人宋美龄便让旗袍成为了中国象征。宋美龄的超大型衣柜,便成为世界最大的旗袍储藏室。

宋美龄自幼留学美国,生活方式非常洋派,但穿着却是十足的中国味道,在宋美龄的衣柜里,清一色全是旗袍。

中国名媛们的旗袍诱惑

宋美龄的旗袍

宋美龄喜欢旗袍,因为旗袍最能凸显东方女性的魅力,身材窈窕的她,配以旗袍更能展示她的身姿。一些国民党政要的女眷,在重大节日里,都会不约而同地送她高级布料作为礼品,这些高级旗袍料子宋美龄永远用不完,她做旗袍的“胃口”太大,以至于她的“御用”旗袍师傅一年忙到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为她做旗袍,平均每两三天就要制出一件。宋美龄的旗袍到底有多少件,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太多,所以每件新衣只会穿一两次,从此就“束之高阁”,再也无露面之日。闲暇时,她也会打开衣柜,欣赏一番。宋美龄对穿着要求很高,特别是夏季,最多穿一天就要更换。天气炎热,只要她的旗袍上出现一点汗渍,她就会立即更换新的;下雨天,旗袍下摆若出现一点泥污,她也必定会尽快换掉。宋美龄经常携带各式旗袍,以应酬各种场合。会晤重要贵宾时,会穿上最高档的旗袍。

即使是在二战期间在美国国会演讲时,她依然穿着最婉约的中式礼服——旗袍,美国人后来说,那样打扮的一个中国女人,却说着英文,这感觉太奇妙了。

中国名媛们的旗袍诱惑

蒋介石与宋美龄

宋美龄酷爱旗袍,也与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她爱国画,曾拜张大千、黄宾虹为师,耳濡目染,勤学苦练,是位国画高手,她的仕女图穿着接近于旗袍。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几乎没有穿长裤的画面。即使在她步入百岁之龄,依然与旗袍为伴。

郑苹如:旧上海著名中统女间谍的“旗袍季”

中国名媛们的旗袍诱惑

郑苹如

她是电影《色·戒》的人物原型。

那一年,郑苹如只有19 岁,但已经出落得风姿绰约,是上海滩最有名的美女。

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深深的酒窝,洁白的牙齿,高挑的身材,穿着最时髦的旗袍,像花蝴蝶般流连于各式各样的party。

因为她拥有标准的大家闺秀容貌、超凡脱俗的气质,所以中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画报——《良友》曾以她的照片作为第130 期的封面。不过,由于身份的原因她要求画报上只登“封面人物郑女士”几个字。

关于这张封面,正如著名作家郑振铎所描写的那样:“身材适中,面型丰满,穿着华贵而不刺眼,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个有教养的纯情女孩。”

这个纯情女孩的梦想很简单,她就是想通过交际结识门当户对的上进青年,谈谈情,跳跳舞,从而“在最美丽的时候,隆重地把自己嫁出去。”这样的梦想对于一个普通女子,是再平庸不过的了,对于她,只能是一朵未央花。

她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统局上海区的情报员,她柔嫩消瘦的香肩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刺杀汪伪特务头子丁默邨。所以,她生命的重头戏就是依照“中统”和“上峰”的指令,穿着修身旗袍频繁地出现于上海的十里洋场,周旋于日寇的高级官佐之间,后来又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和嗜色如命的丁默邨开始危情关系,最终以身殉国。

王光美:最后一个将旗袍穿得轰动的人

中国名媛们的旗袍诱惑

刘少奇与王光美

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以喜穿旗袍出名。每逢国事访问或外交礼仪场合均身着旗袍,作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礼服。在人们印象里,王光美的形象是与旗袍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服饰一旦和政治挂钩,有时候就变得不那么单纯起来,它会给穿戴它的人带来麻烦。

那是“文革”的前夕,作为国家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将随丈夫出国访问。此前,出于政治环境的考虑,王光美出访的装束基本上都是中式布衣,而1963 年的这一次,因为是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穿得太朴素在别国极有可能遭到“漫不经心、不郑重、不尊重”之类的误解,再加上那些国家天气非常炎热,所以礼宾司的官员要求王光美穿上旗袍。为了选到合适的料子和如何省料子,王光美与陈毅的夫人张茜真是煞费苦心。

准备期间的一次舞会上,王光美碰见毛泽东,便告诉他要去上海,问毛泽东要不要给江青带点什么。毛泽东便写了一封几句话的信。王光美到了上海后,住在上海市政府礼堂,当王光美把信交给江青时,爱美的江青很快把话题转到旗袍,并很专业地指出要选什么颜色、裁什么样式,穿上之后要增加什么点缀。最后,这位第一夫人还举例说明:要像安娜·卡列尼娜,一身黑裙,只别个胸花,便在珠光宝气的贵妇人之中显得非常独特。千万不要像某领导夫人,大红大花,那么俗气……

王光美听取了她的建议,后来在上海外事办的介绍下找到“朱顺兴”时装店的褚宏生师傅为她做旗袍,不过这时候“朱顺兴”店面改为公私合营,经过改组成为“龙凤服饰店”了。据这位师傅生前描述,“和胡蝶的雅致相比,王光美则更显大气,她待人很谦和,总是笑盈盈的,但是话不多。她喜欢大方古典的花色,通常暗色大朵的图案,或者索性单色素色的料子更得她的喜欢,偶尔也会挑选条纹的料子时髦一把。”

在那个年代,来做旗袍的人不多。因为王光美的光临,许多外使夫人便纷纷慕名而来。还有一些有出访任务的地方领导和社会人士也来找褚宏生做旗袍。王光美这次穿旗袍出访的形象真是光彩照人,一身得体的旗袍为中国人挣足了面子。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后来被江青整得很惨,以至于旗袍也遭受牵连,一并被打入冷宫。都说同行是冤家,但天下所有女人都是同行,这句话用来形容。

江青对王光美的羡慕嫉妒恨同样适用。作为“文革”期间的一个例外,王光美或许是最后一个将旗袍穿得这么轰动的人。此后旗袍彻底从中国人的视线中消失,直到西方的时装设计师重新将它“打捞”出来。

9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