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汉服、中山装、旗袍、唐装……哪种衣服是可以代表中国的“国服”?关于“国服”的讨论愈来愈热,东华大学昨天组织过专家从历史、设计、文化等多个角度解读“国服”。…
习近平着中式服装出席晚宴
编者按:据新华社“新国际微博”报道,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按照西方传统礼仪,出席这些正式礼仪活动,嘉宾应着晚礼服(如男士着燕尾服等),但习近平主席身着中式服装,自然庄重,仪表堂堂。有人说这是一种对民族文化自信的表态,也有人说更是对刘长乐等委员多次“中国领导人着中式装出席外国仪式”提案一个最好的回复。
汉服、中山装、旗袍、唐装……哪种衣服是可以代表中国的“国服”?关于“国服”的讨论愈来愈热,东华大学昨天组织过专家从历史、设计、文化等多个角度解读“国服”。
这些专家认为,中山装和旗袍比较有代表性,但是“国服”需要经过调研,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喜欢才有可能被接受,因此不妨先设计建立“国服元素库”。
讨论“国服”有利提高国人文化素养
从事服装史论研究的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包铭新认为,“国服”是一种制度化的服饰,从视觉上展示国家、民族、个人的特定身份。
他分析指出,与日本的和服、韩国的汉服相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传统服饰的断层,一次是1644年清兵入关剃发易服;一次是1911年辛亥革命,在科学、进步思想指导下,推崇西方服装。
包铭新说,中国自东汉始,各朝代史书上都有关于服饰制度的记载,如舆服志等。过去封建王朝用服装来区分人的等级,辛亥革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用制度性的服装来区分贫富贵贱。因此,除了军队、邮政等有职业着装要求的少数行业,国人的着装基本趋向简单、同一、西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参与重大国际交流活动、重大节事活动日渐频繁,大众的着装要求、品位逐渐提高,希望通过服装突出国家身份的人越来越多。“讨论国服对提升国人文明素养具有正面意义。”
建立“国服元素库”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教授认为,“国服作为一种象征性服饰,必须最大程度地得到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接受。”
在包铭新看来,中国的“国服”用任何一种已有的形式都不能全权代表,“中国的国服既要用中国服饰元素标志中国人的国籍和身份,还要按照不同场合、时间、对象分类穿着”。
刘晓刚表示,设计“国服”,首先要让设计元素经得起考证,从传统服装和民族文化中提炼元素,尊重多民族文化习俗。
“用一种服装来代表难度很大,一定是一种系列。”刘晓刚还建议,为了使“国服”适应不同的礼仪场合和气候变化的需要,可尝试建立系统化“国服”款式库,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吸纳大家公认的元素。
推动建立服饰制度
“国服既要继承,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符合当下人们的穿衣习惯。”
卞向阳指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服装经历了一个西式服装再普及的过程,如今大家又在讨论回归于中式服装的再创造和中国元素的再运用,更多表现在内在的精致、讲究的穿衣风格和服饰礼仪观。他认为,中山装、旗袍,唐装,甚至古代服装都可以被吸纳入“国服”的设计。
卞向阳还呼吁推进服饰制度建立,他认为,1912年和1929年,都曾颁布过服饰制度,服饰制度对服饰的款式、穿着的方法、穿着的场合等等,都作出书面的规定,比如,1912年的《民国服制条例》,对于西式礼服、长袍马褂都作出规定。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可以讲点服饰制度了,通过服装,由内到外,把国人的修养体现出来。”
声明:《汉服中山装旗袍唐装 哪种可以代表中国“国服”?》一文由倾城网(www.hercity.com)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发邮件到info@hercity.com处理!
1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