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犹忆历史课上那一袭绿旗袍

2014/03/04作者/梁艳燕 陈霏雯来源/南方都市报阅读人次/2725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一袭青绿色旗袍,一部手摇留声机,一张《1812序曲》唱碟,炮火声、钟声、鼓声交织一起回荡在教室里,斯文清瘦的历史女老师叶碧瑜开始讲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历史。…

犹忆历史课上那一袭绿旗袍

  逝者:叶碧瑜
  生前职业:广雅中学教师
  出生时间:1919年10月
  去世时间:2014年1月31日
  一袭青绿色旗袍,一部手摇留声机,一张《1812序曲》唱碟,炮火声、钟声、鼓声交织一起回荡在教室里,斯文清瘦的历史女老师叶碧瑜开始讲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历史。
  多年以后,广雅中学54届的一名学生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开学的一天,这位叶老师让他原先“这颗对音乐并不敏感的童蒙之心,似乎就此被砸开了”。
  看似文弱的叶碧瑜,一生波折不断,参过军,打过仗,丈夫黄若天几度被国民党政治迫害关进监狱,她也处于被监视状态失去自由,丈夫和唯一的女儿早逝也给了她极大的打击,但她始终乐观坚强,在她95岁生日时,许下的生日愿望是“希望世界和平”。
  今年1月31日,这名女教师走完了95载风雨人生。
  孤身携枪 走南闯北
  叶碧瑜出生于1919年,是土生土长的广州妹,15岁时考取了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8年毕业时,刚好遇上抗战,全广州遭到轰炸,中小学停课,叶碧瑜逃难到了韶关。接着在韶关加入当地的一所艺术专科院校———韶关歌舞团学校。后来,再加入四野战士歌舞团。
  在叶碧瑜晚年的住所里,一张发黄的四野军“护照”还被她珍藏在常看的书本里。记者看到,这张护照是中华民国三十九年二月发出,上面写着:兹有本部叶碧瑜同志等一人自汉口经广州到西江,携带枪支及行李,望沿途军政部队机关验照放行。
  细心查房 照顾病号
  低调是叶碧瑜留给学生的最深刻的印象。一位1951年入学的学生向记者回忆起叶碧瑜时,连用“三心”来形容她,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当时,我们是学校首届苏联班的学生,非常受到重视,而叶老师更是被学校委以重任,当上苏联班的班主任。”这名学生告诉记者,时任班主任的叶碧瑜每天晚上学生宿舍熄灯后,准时查房。“我通常没那么早入睡,偷偷睁开眼睛,便看到叶老师打着手电筒,蹑手蹑脚地经过一排排学生的宿位。”该学生说,叶老师也许怕手电筒的光影响到学生入眠,她一路走来,都是用双手捂住手电筒,只靠从指缝中漏出的光来认路,非常细心。遇到有学生生病了,她还煲了粥和药,送到学生手上。
  剪着齐耳短发的叶碧瑜,说话也是轻声细语,跟学生“就像朋友一样地交流意见。”因此,每到课间,她跟学生们都是打成一片。有学生回忆,“叶老师跟学生一起跳集体舞,灵巧的舞步往往令男生心动不已。唱起苏联歌曲,如《红梅花开》、《喀秋莎》等也非常让人神往。”
  叶碧瑜在校执教历史课,上课还不忘配乐,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当时的环境。尤其是讲到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历史时,一曲由手摇留声机播出的《1812序曲》至今仍深深萦绕在学生的脑海里。
  年近九旬中风 学用左手写字
  1998年,叶碧瑜因为中风住院,身上插着针头。但她看不惯这种病态,执意要拔掉针头。中风导致了她右手右脚不能动弹,她便坚持每天用左手练习写字,摘抄了一本工工整整的读书报摘录,“她每天都要坐在阳台写两个小时,我们都笑她‘办公’似的。”女婿罗先生说。右脚不能动,她便每天让保姆用轮椅推她到楼下,自己扶着轮椅一步步锻炼,最后恢复到能正常走路了。
  就算到了90多岁的高龄,好友姚老师回忆起叶碧瑜的印象还是“她思维很清楚,记忆力很好”。姚老师每年都会到叶碧瑜家中看望她两三次。姚老师经常会带来民进会的杂志报纸,叶碧瑜像珍宝似的,把它们紧紧地抱着,“她坚持每天听广播,读报纸,而且都不用戴眼镜”。
  叶碧瑜一生节俭,白天的时候她绝不让开灯。2006年她就立好了遗嘱,交代丧事要一切从简,不搞追悼会,不设灵位。
  今年春节前,由于不慎摔伤后引起器官衰竭,叶碧瑜被送进了IC U病房。女婿鼓励她,“你可要再坚强点啊,过了这个年才好。”但这时叶碧瑜回应他,“我的坚强是有限度的。”最后还是在年初一离世。临终前,她特地留下了话,“我平时很节俭,让阿星(孙子)也要省一点。”
68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