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松江普通小区居民马维芳的旗袍情缘

2013/12/12来源/中国上海阅读人次/5102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旗袍加身,发髻蜷曲,耳环blingbling闪着光。这般姿态,仿佛穿越回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一群“阔太太”略带高傲地向你走来;一旁,还有一位轻弹古筝的伴奏女子。有意思的是,参加这场特殊旗袍秀表演的7位女性来自同一个大家庭。旗袍秀,是她们的家庭生活所爱。…

松江普通小区居民马维芳的旗袍情缘

(图片非本人,图文无关)

  台上,6位身姿曼妙的女子,撑着油纸花伞,优雅地走向台前,转身留下一排背影,全然看不出年龄。旗袍加身,发髻蜷曲,耳环blingbling闪着光。这般姿态,仿佛穿越回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一群“阔太太”略带高傲地向你走来;一旁,还有一位轻弹古筝的伴奏女子。有意思的是,参加这场特殊旗袍秀表演的7位女性来自同一个大家庭。旗袍秀,是她们的家庭生活所爱。中间那位身着红色碎花旗袍的女子,穿得最艳,也最挑眼。她是69岁的马维芳,与她同台的,是她的3位妹妹,还有她的大女儿和外孙女。旗袍世界找到自我马维芳很忙。今年,她策划、编排和表演了16场公益旗袍秀,平均每个月至少有一场表演。如今,旗袍成了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马维芳觉得,旗袍于她而言,并不只是一件衣裳,或者一种行走方式,而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接近古稀之年,家住天乐小区的马维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里,她分饰多种角色。她是“学生”,7年里,从没缺席过一堂每周必修的礼仪课;她成了社区旗袍团队的“艺术指导”,还导演和策划旗袍表演。回到7年前,她并没有想过自己会痴迷于旗袍,更没想过,竟成了这里的主角。
  2006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报名参加了岳阳街道老年协会组织的旗袍礼仪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上了第一节课。课堂要求,必须穿旗袍出席。她低调地买了一件深紫色的厚丝绒旗袍,上面隐约有黑色暗花。旗袍穿在身上,既不懂坐,也不会站,马维芳觉得很不自在。这种“生疏”感,她曾持续了两年。“一个简单的举手投足,都有难度;没法一朝一夕速成,只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这是马维芳实践中的心得。采访时,马维芳只穿了一件普通的枣红色印花毛衣。从头至尾,却习惯性地保持着一个稳定的坐姿。她将两手交叉相叠,轻放在腿前,身板也自然地挺得很直,仿佛已穿上了旗袍。7年,马维芳的仪态“功底”渗入了生活中。要将旗袍穿得自然,平实,而不扭捏,马维芳忍不住向记者演示了几个简单的要领。她站在墙角,保持后脑勺和脚跟紧贴墙面,每天像这样反复练习站姿,训练背部直立。在走路的仪态中,应当先由腿部带动膝盖迈出,再带动脚尖、脚掌、脚跟,走出猫步;转身时,要先上步,转身,留头,也留住了优雅;若手里拿着花伞,或者羽扇,尽量举在斜前方,不要遮挡住脸。“旗袍,能让女人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掘。”虽然已是69岁,马维芳的言谈中透着一种自信。容颜变老,但仪态可以不老。马维芳开玩笑说,有一次课上,一位同事对着我的背影喊,扭头发现认错了,还以为我是个年轻人。生活像旗袍一样“亮”在马维芳的衣橱里,色彩斑斓的旗袍足有16件,件件长款过膝,“开旗”颇高。冬夏春秋,四季齐全。由于和女儿、外孙女“娘仨”的身材很像,她们也偶尔会到马维芳的衣橱里挑选。这些年,一双女儿都感受到了旗袍给母亲带来的变化。早些年,马维芳穿的衣服以灰色、咖啡色为主,很少带花,更不要说色彩鲜艳的了。不过,现在,马维芳给自己添置的旗袍,却一件比一件“亮”。玫红色、鹅黄色、白色、淡粉色、果绿色……有种绣了整只开屏孔雀图案的旗袍,马维芳就添置了两件不同颜色的。有一双巧手,马维芳会自己裁制旗袍。那件最初因为“不好意思”才买的深紫色丝绒旗袍,后来,她竟嫌弃它“太暗了”,又被重新加衬了玫红色的里子。这样,原来的黑色镂空暗花“开出”了玫红色的花朵,看起来也亮了许多。偶尔,她还喜欢比量一下旗袍是不是合身,把“肥的”“改瘦”。地方从前不太爱逛街,现在她也喜欢跟女儿们去市里逛旗袍商店,女儿们也会留意在网上帮母亲淘货。就连马维芳的日常衣服款式也越来越“潮”。选色大胆,版式新,女儿们淘货也放开了。衣橱前,挂着一件玫红色的呢子大衣,看起来紧跟时尚。马维芳说,自己还越来越喜欢连衣裙。她分享着自己的衣橱,有后背肉色蕾丝暗花的连衣裙,看起来,有点“漏背”的味道;有高腰的韩版连衣裙,还有适合晚宴出席的宝蓝色金丝线紧身连衣裙……马维芳还向记者展示了6分高跟的齐膝长筒靴。她说:“这在从前,真是想都不敢想。”马维芳的确变了,但改变的更多是她的生活态度。她告诉记者,读书时上课,她是那个从来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工作时开会,她是从来不会主动发言的人。只要人多,她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如今,她却成了人前人后活跃的“积极分子”。这是因为接触了旗袍。她说,她相信,旗袍会让女性越变越美,她也愿意向陌生人展示这种美。对生活和美的追求可以传递。这些变化,都强烈地影响和感染了家人,就连马维芳的朋友们,也渐渐爱上了旗袍,关系要好的小姐妹们,多多少少都为自己的衣橱添置了几件像样的旗袍,还争着要让马维芳教授,怎样才能变得更加优雅。成为路上一道风景今年夏天,马维芳携自己的大家庭首次登上了区妇联主办的“家庭梦想秀”的舞台,展示旗袍艺术,还因此赢得了首届市民文化节“百个优秀市民音乐家庭”的荣誉。这个机会,让更多居民知道了马维芳大家庭对旗袍的情有独钟,于是,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三代人的阵容亮相,一颦一笑,都透露出风情万千,体态轻盈,“镇”住了评委,也羡煞了旁人。“全家人都好美。”当时观众忍不住赞叹。不过,外人不知道,这场旗袍秀的背后还有一场“小风波”。两年前,马维芳曾与妹妹及大女儿同台排演了一场类似的节目,可是,却不幸落选了。“当时,她们还是走不出单纯穿旗袍的味道。”马维芳分析落选的原因。大女儿没了信心,今年听到再登台的消息时,说什么都不肯去。为此,一家人还争吵了一番。最后,在丈夫和女婿的劝说下,大女儿才终于答应参加。“这一次成功了,相信气质会慢慢培养起来。”受马维芳的影响,今年,在上海金融大学读书的外孙女也当选为学校里的礼仪小姐。近些年,马维芳和妹妹,也加入了上海旗袍沙龙。翻开相册,数百张身着旗袍的照片,记录了她们在各地街头展示旗袍风采的足迹。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她们先后参加了台湾的两岸旗袍文化行,和南京路步行街的旗袍秀。她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所到之处,都是跟自己一样,“旗袍情缘”有着的女子。参加南京路步行街旗袍秀的那一天,南京路美极了,好像整个上海滩穿旗袍的女性都汇聚在此。马维芳她们迎着陌生人的目光,代表松江出席活动。而马维芳是唯一选择大红色旗袍的人。她说,在这样的场合下,就应该更漂亮,当然少不了红色。谈到“街头秀”的经历,马维芳坦言,心里会暗自希望成为焦点,会很有冲动,觉得自己是最美的;去台湾又是另一种感受。“台湾的旗袍款式设计更加大胆,奔放,但好像少了一点东方的韵味和含蓄。”马维芳说,她更喜欢大陆女性的内敛。旗袍美,最美在心态。
  天气好时,她会约家人一起穿旗袍外出逛街、游园。马维芳负责采购油纸伞、羽毛扇、团扇和统一的小拎包。走在街上,一招一式显得格外“拉风”,引得不少摄影爱好者对着她们“咔嚓、咔嚓”猛按快门,老外也忍不住要求合影。传承发展旗袍文化今年8月,在一场家庭才艺秀选拔赛中,因为音响调试出了故障,出现了长时间的冷场。马维芳示意主持人救场,主持人却把这个“重交给了马维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马维任”芳款款走到台前,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介绍:“各位评委:旗袍,是弘扬中华民俗文化的传统服饰,能修炼女性的气质和身心,我和我的家庭都喜欢旗袍,我们也希望让更多女性穿起旗袍,让这份美丽飘逸在松江的每条马路上。”情急下脱口而出的,是马维芳真实的心声。因为,这些话,在她脑子里盘旋过多次了。马维芳说,这一点,其实也是积极支持旗袍文化的原因。如今,除了带动“小家庭”马维芳还外,是社区老年文艺骨干,并组建了一支时装表演队,担任负责人。平日,她会更加关注有关旗袍的信息,反复琢磨旗袍文化的个中妙处。在看电视剧《旗袍》时,别人关心剧情发展,她则更关心演员身上穿的一套套旗袍,和举止走姿。自编一场旗袍秀,为了一个站位或一个动作,她还会整夜兴奋、失眠。在今年的公益演出中,马维芳和妹妹们到福利院、敬老院和残障儿童幼儿园,为他们表演;她也会为了老姐妹的金婚庆典慷慨演出助兴。

 
8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