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同《花样年华》里让人眼花缭乱的精美华服,几乎在包括所有展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风情里,旗袍都是不可或缺一道风景。上海人精致考究的生活艺术,都能从一件简单的旗袍里一窥究竟。…
旗袍乃“旗人之袍”,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却被上海人赋予了更为精致的内涵。在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中,由香港著名服装设计大师张叔平亲手打造的数十款风情各异的旗袍,成为剧中的亮点。昨日,张叔平舞台旗袍艺术大赏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沪上知名作家、主持人淳子、阎华和导演徐俊为这次大赏作了精彩的讲解。淳子感慨:“上海人爱穿旗袍,穿的是上海的精致和风情,也是上海的绝代风华。”据悉,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将于金秋十月迎来第二轮公演,从10月9日起至13日在文化广场共连演五场,由首演原班人马倾力打造。
一针一线绘出上海的精致
张叔平是香港电影界殿堂级的美术指导大师,曾和王家卫合作过《一代宗师》、《花样年华》等电影作品;并曾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奖。特别是经典作品《花样年华》的服装设计和造型,不仅让他在第53届戛纳影展夺得了大奖,更让他和上海的旗袍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张叔平首次加盟上海的戏剧舞台创作,和著名作家白先勇、导演徐俊一起定下了三人合作之约,在大型原创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中担纲服装设计和造型,为剧中人设计全套旗袍和服饰造型。大赏所展出的正是张叔平先生为剧中女主角尹雪艳精心设计、制作的经典旗袍服装艺术作品。
作为上海精致文化的案例,昨在现场展出的《永远的尹雪艳》中的七套精美旗袍,让观众零距离欣赏到张叔平先生的匠心独运之处和海派文化之美,体味上海精致文化风韵中的含蓄婉约之妙。导演徐俊说起旗袍制作过程,感叹不已:“看张叔平做旗袍,才明白原来里面的学问这么大,从滚边的样子到开衩的高低,就能看出旗袍的年代,和当时流行风标。张叔平麾下有多个制作团队,做旗袍的老师傅都是‘术业有专攻’,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旗袍样子都是不同的。”
或许人们难以想象,好像张叔平这样的大师,至今在做旗袍这件事上亲力亲为,绝非流水线上的功夫。徐俊说:“他做旗袍以年代划分,但并限于固定模式,他会提前跟你沟通旗袍的风格,然后按照剧中年代设定来注入元素。”虽然张叔平的工作团队里有很多高手,但他也还是先打个样子,让师傅裁剪好了挂起来,而之后精雕细琢的部分都是自己完成,徐俊坦言:“现在我们看到的剧中所有的旗袍,上面的贴片、珍珠都是他拿着针线一点点跟缝上去的,他就像个画家精工细雕完成一件艺术作品。”
三十六点裁剪出考究旗袍
昨日,艺术人文频道主持人阎华,作家、著名电台主持人淳子也受邀作为嘉宾,畅谈海派文化中的精致之美,追忆上海的生活美学和文脉菁华,与观众一起探讨他们眼中的海派精致文化和精致美学,追溯海派美学背后的文脉踪影。
如同《花样年华》里让人眼花缭乱的精美华服,几乎在包括所有展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风情里,旗袍都是不可或缺一道风景。上海人精致考究的生活艺术,都能从一件简单的旗袍里一窥究竟。和很多对上海有着怀旧情愫的人一样,阎华对旗袍也颇有研究:“曾经我们邀请过原先‘鸿翔小开’、84岁的金先生来讲解旗袍,他告诉我,旗袍制作就修饰身型的一个过程。没有人的身材是完美的,所谓‘度身定做’就是要让这件衣服能尽可能地掩盖你的缺点、张扬你的优点。考究的旗袍仅裁剪就是门大学问,全身光量尺寸就要量36个点,用这36个点的来修正、修饰你的身材,让你调整到最佳状态。”
而以一身黑色素雅旗袍亮相的淳子,也侃侃而谈她对旗袍的体会。“旗袍对很多人来说,是将大上海最后一抹繁华映在了心里。它如同是不可触的在水一方,却又距离我们很近,那是上海人的生活艺术。”淳子现场和观众分享了上海名媛严仁美送她的一张旧照片,照片是在某个圣诞前夕拍摄的,包括严仁美、赵四小姐在内七个上海名媛并排坐在一棵圣诞树前,浅笑吟吟。“以前上海人要赞美一个女孩,出身清白有教养,就会说她很‘文雅’,你们只要看照片上,这些女孩们的坐相,就能体会出文雅两个字。”照片上女孩们穿着的旗袍都是简洁大方型,并没有太多繁复的设计或是点缀,淳子介绍说:“我也曾问过严仁美,为什么她们都穿这么素的旗袍,她跟我说,你看着很素的旗袍讲究都在布料和裁剪上。这料子都是英国进口的薄花呢,料子越好样式就要越简单,这样配首饰戴才大方雅致。如果设计太繁复,加上首饰就纷杂了,好像一个圣诞树。”
如今回首看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的各色旗袍,有高领低领有袖无袖,就是开衩也是有高有低。阎华笑说:“我曾想,如果以不同年代旗袍的开衩点连成曲线的话,那真是最代表上海潮流的走势图呢。”
声明:《上海人穿旗袍穿的是精致和风情》一文由倾城网(www.hercity.com)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发邮件到info@hercity.com处理!
9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