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看老版《编辑部的故事》重温八零年代

2013/04/18作者/小妮来源/网易阅读人次/13586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1991年,由葛优、吕丽萍等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作为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该剧不仅创下万人空巷的收视盛况,更以前所未有的幽默调侃、针砭时弊被业界视为开拓中国电视美学品格之作。时隔22年,由当年的总策划郑晓龙执导的《新编辑部的故事》即将于4月20日上星播出,勾…

  1991年,由葛优、吕丽萍等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作为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该剧不仅创下万人空巷的收视盛况,更以前所未有的幽默调侃、针砭时弊被业界视为开拓中国电视美学品格之作。时隔22年,由当年的总策划郑晓龙执导的《新编辑部的故事》即将于4月20日上星播出,勾起了人们对东宝、戈玲的回忆。本期解读将带大家回顾“老编辑部”里有趣的人和事,重温记忆中的八零年代。

  【人物篇】六大主演:勾勒八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群像

 

看老版《编辑部的故事》重温八零年代

《编辑部的故事》六大主演
  在《编辑部的故事》热播的那个年代,“新闻民工”这个词尚未出现,“媒体从业者”还是文化精英、体面职业的代名词。在《人间指南》杂志社里就有6个年龄不同、性格迥异的编辑,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缺点,但都古道热肠,凑在一起组成了一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群像。
  李东宝(葛优饰)——犀利男文青
  李东宝,满嘴实话的摄影记者,浑身上下充满了冷幽默的喜感。别看他其貌不扬,但他微秃的脑袋思想前卫,是杂志社里最有想法的人。遗憾的是,尽管东宝出口成章、字字珠玑,末了也没感动女同事戈玲,无缘抱得美人归。
  戈玲(吕丽萍饰)——傲娇女文青
  戈玲打扮时髦、个性十足,斗起嘴来机灵不输东宝。尽管被老同志列为“不靠谱青年”,戈玲也能毫不在意地坚持做自己,是心高气傲的文艺女青年的典型代表。
  余德利(侯耀华饰)——江湖大哥大
  余德利聪明圆滑,有经济头脑,甚至带有一些市井江湖的习气。看似离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有点远,但在几次杂志社的风波里,他处理问题都颇有见地,不怕往身上揽责任,有担当。
  牛大姐(童正维饰)——三观正保守派
  牛大姐快人快语、嫉恶如仇,言必要“政治正确”,堪称全杂志社三观最正的编辑。不过,作为老同志,她难免思想守旧,动不动就爱上纲上线,没少挨东宝、戈玲和余德利的挤兑。
  刘书友(张瞳饰)——办公室小市民
  刘书友工作一丝不苟,但极其抠门、胆小怕事。在杂志社里,他最擅长和稀泥,缺少担当。他是迂腐、懦弱的传统知识分子,算是办公室众生相中的小市民代表。
  陈主编(吕齐饰)——沉稳内敛掌舵人 
  老陈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作为杂志社的掌舵人,别看他表面风平浪静不喜多言,实则心里很有主意,会不动声色的观察每个部下,总是在关键时刻拿出重要一击。
  【人物篇】客串配角:黄金“酱油”阵容再难超越

看老版《编辑部的故事》重温八零年代

《编辑部的故事》中许多一闪而过的“路人”如今都成了影视界的“大咖”
  铁打的杂志社,流水的“酱油客”。全剧共25集,剧中故事独立成章,每个故事都有新面孔加入。22年过去,不少当年在剧中客串的演员如今都成了影视圈大腕,如此黄金的“酱油”阵容,恐怕是再难超越了。
  冯小刚——造谣者夏雨兆
  作为该剧的三大编剧之一(另外两个是王朔和马未都),冯小刚(微博)客串了一个喜欢偷听“敌台”,在还没完全搞清楚状况一知半解时,就四处传谣的男青年,他演出了造谣者神神叨叨的感觉,喜感十足。
  濮存昕——诗人田乔
  彼时还一脸青涩的濮存昕(微博)还不是现在电视剧男演员中有名的“少妇杀手”,也不是话剧舞台上飘逸不羁的李白和纵横乱世的曹操,他饰演了一位才华横溢但喜欢装深沉的诗人,令文艺女青年戈玲一见倾心。
  张国立——疑似同性恋者赵永刚
  看到里面的张国立你绝对会大跌眼镜——实在是和他后来的荧屏形象差别太大了——一个被老妈强行押到《人间指南》杂志征婚的娘娘腔,媚眼如丝,细声软语,缠上葛优演的李东宝约看电影逛街喂吃东西,把东宝吓得够呛。
  刘蓓——歌星双双
  相貌姣好,气质温婉,为了生存和妹妹“唱双簧”——妹妹幕后出声她在前台做口型,但最终因心有愧意,主动公开了真相。这个角色似乎预示了刘蓓后来的戏路——沉稳内敛,不轻易暴发。
  马晓晴——小保姆米继红
  米继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进城当保姆却在雇主家当起了主子。马晓晴将米继红的娇横、无知演绎得十分到位,颇具讽刺效果。
  英达——万事通冯托
  冯托人如其名,交游广阔,英达饰演的“托儿”四处显摆自己的人脉,打包票一定让女文学爱好者的小说刊登到《人间指南》,大忽悠的形象跃然荧屏之上。
  梁冠华——厨师王师傅
  看到憨厚、朴实,甚至有点憋屈味道的厨师王师傅,你可能很难将其和“神探狄仁杰”挂上钩,但事实是他们二人的扮演者都是梁冠华。此外,剧中王师傅一颦一笑透着的踏实劲儿和梁冠华的另一个知名角色——“张大民”很像。
  于谦——警察甲
  于谦演了警察甲,误将打算英雄救美的东宝、余德利当流氓抓进派出所。剧中,于谦只有一句台词“站着!别动!”,同样是跑龙套,比周星驰在TVB老剧里演的捕快甲强些。
  【故事篇】翻开《人间指南》看八零年代流行词
  
  《编辑部的故事》中每个独立成章的故事都取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全剧贯穿了许多年代感十足的细节。而今,它们都成为我们温顾八零年代的线索。
  小保姆进城热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家庭对保姆的需求激增,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引发了劳务市场的纠纷。
  剧中,杂志社开辟了为保姆维权的热线,小保姆米继红前来求助。编辑们为她觅得好人家,她却喧宾夺主,最后被主人赶了出来。
  大众偶像高仓健
  1978年,高仓健主演的《追捕》引起了巨大轰动,高仓本人也成为那一代人的偶像,女青年视其为梦中情人,男青年则争相效仿其穿着打扮。
  剧中,因陷入不伦恋而打算自杀的女孩刘晓红告诉东宝,自己爱上的老师就是高仓健的翻版。
  诗歌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代诗歌开始流行,涌现了海子、北岛、舒婷、汪国真等一批诗人。那一时期也被称为“理想主义的时代”,年轻人之间流行以诗会友,诗歌成为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剧中,才华横溢的诗人田乔为《人间指南》供稿,他深沉浪漫的诗人气质深深吸引了戈玲,两人一度关系暧昧。
  琼瑶热
  1981年,琼瑶小说开始陆续传入内地。此前,“纯爱”在新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几乎缺席了30年,因此她很快俘虏了大批读者。随后,以《几度夕阳红》为代表的琼瑶剧又开始热播,令琼瑶热进一步升温。
  剧中,东宝想趁晚上办公室没人洗照片,结果戈玲要看琼瑶电视剧不肯走,还用“我好难受好难受”的琼瑶腔打趣东宝。
  1999年末日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传出“地球毁灭说”,称地球将在1999年毁灭。这一谣言在普通老百姓中流传颇广。
  剧中,天文爱好者贾玉言带着自制望远镜到杂志社宣扬“地球毁灭说”,众人信以为真。实际上,他观测到的是一枚回收的卫星。
  迪斯科
  上世纪70年代,迪斯科在美国兴起,随即席卷全球。到80年代,迪斯科传到国内,成为内地年轻人追逐的潮流,大大小小的迪厅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里涌现。
  剧中,东宝无意间走进一家迪斯科舞厅,看见了歌星双双,惊为天人,表示一定要为她拍摄杂志封面。
  台湾老兵返乡寻亲
  1987年10月,在国民党退伍军人的经年努力下,台湾当局宣布“荣民兄弟”(退伍老兵)可以返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那一时期大量台湾老兵返乡寻找失散亲人。
  剧中,一位台湾老兵在《人间指南》上刊登寻子启事,结果招来了几十个“儿子”,经过啼笑皆非的一系列甄别,父子终得团聚。
  登报相亲交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报纸、杂志陆续开辟了相亲征友栏目,大受单身青年欢迎。
  剧中,戈玲开辟的“鹊桥”版成为《人间指南》热门栏目,不但每天征友信件如雪片般飞来,还有妈妈带着儿子登门征友的。
  电话入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但由于安装价格高,对工薪阶层家庭来说仍是一个“大件儿”。
  剧中,编辑们在商量装电话的事,被前来投稿的女作家误以为他们是在暗示索要发稿的好处费。考虑到当时装电话需要5000元,女作家心疼钱包,只当没听见。
  小结:“老编辑部”针砭时弊得机灵成为经典
  时隔22年后“编辑部的故事”重拍,综合性杂志《人间指南》改头换面成了时尚杂志《WWW》,世事变迁,电视剧故事、人物随之发生变动也是无可厚非。老版的口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嬉笑怒骂中恰到好处的针砭了时弊——几乎都是跟当时的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现实性话题。而仅仅从目前曝光的新版片花来看,《新编辑部》却是透露出泛娱乐化的倾向。那么新版到底会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编辑部,能否跟老版一样成为一代观众心目中的经典,答案很快就能揭晓。
7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