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范冰冰:临危不乱的本色

2013/01/27来源/精品购物指南(北京)阅读人次/2462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意大利版《Vogue》主编弗兰卡·索萨妮在拍摄以范冰冰为封面的“中国特辑”时,形容她代表了“全方位的临危不乱”,恰好,过去的十年间,范冰冰一直在证明这一点。她鲜明、刺激、刚韧、性情,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挑逗世人的神经。…
范冰冰:临危不乱的本色
  意大利版《Vogue》主编弗兰卡·索萨妮在拍摄以范冰冰为封面的“中国特辑”时,形容她代表了“全方位的临危不乱”,恰好,过去的十年间,范冰冰一直在证明这一点。她鲜明、刺激、刚韧、性情,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挑逗世人的神经。
  采访前,范冰冰工作室给记者抄送了一份尚未曝光的文案,名为《范冰冰的2012》。不难看出,工作室用词方面是谨慎的,他们既不想让人觉得自夸过甚,也不想让范冰冰去年的成绩沦为一堆空洞的形容。最终,东方、霸气、翻盘、大咖、超人和女神六个词脱颖而出。当然,这六个词并不能左右大众对范冰冰的认知,工作室也不打算这么干,理由在于如今的范冰冰已不需要任何形式的重写。意大利版《Vogue》主编弗兰卡·索萨妮在拍摄以范为封面的“中国特辑”时,形容她代表了“全方位的临危不乱”,恰好,过去的十年间,范冰冰一直在证明这一点。她鲜明、刺激、刚韧、性情,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挑逗世人的神经。她说:范冰冰是唯一的,我喜欢这种唯一。
  护身符与戏中戏
  《泰囧》片尾,《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骤然响起,接着,范冰冰慢镜头出场。她双眼含笑地对王宝说:“你好,我是范冰冰。听说你要找我度蜜月,是吗?”记者所在的放映厅,不少人为这画龙点睛的一幕拍手叫好,更多人则笑得前仰后合,似乎范冰冰邀请的对象不是王宝,而是他们自己。谈起这个桥段,导演徐峥面露得意之色,他说:“我让范冰冰出来,目的就是圆所有男人一个梦。”2009年8月的某男性时尚刊物是范冰冰化身“圆梦者”的起点。那一期封面,她模仿意大利女星维尔娜·丽丝(Virna Lisi)单手剃须的动作,向著名摄影师乔治·路易斯(George Lois)致敬,配以标题《我身体里住着一个男人》。很快,“范爷”的称号不胫而走,她第一次在机场听到粉丝用这个称号向她打招呼时,“我特别纳闷,还以为范伟在我后面。”起初,范冰冰对“范爷”持保留态度,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她表示:“我更希望别人叫我冰冰,或者小范,尤其是男性朋友。
范冰冰:临危不乱的本色
  当他们叫我范爷时,就注定即便我们之间有正常男女发展的可能,也只能朝着哥们儿的方向去了。”但范冰冰没有想到,“范爷”在宣传方面的优势如火如荼。对那些厌倦了娇弱女郎,也对中性化风格审美疲劳的看客而言,美女的皮囊加爷们儿的心是种极为奇妙的组合,尤其当这个美女还曾经矗立于恶评的浪尖,并能毫无惧色地向负面新闻还击。许多人恍然大悟,难怪范冰冰如此强势,原来支撑她的是一枚打不垮的灵魂。在某种程度,“范爷”既昭显了范冰冰的果敢、独立、坚毅,又暗含了范冰冰作为女人的柔韧与包容——正是因为她够强,所以才树大招风;而面对这些,范冰冰没有被击垮,反而咽下了所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像男人,可以与之称兄道弟,同时又可满足男人的保护欲,在这样的语境下,范冰冰当仁不让地捕获了大多数中国男人的好感。
  意识到“范爷”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之后,范冰冰开始积极扮演这一角色。2011年3月,她再登知名男性时尚类杂志封面,以西装、马甲、分头、雪茄的造型重申“范爷”的意义。但这一次,意义由范冰冰说了算。她的话语权异常凶悍,类似“世界是可以被征服的,但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征服男人”的金句层出不穷。她在拍摄大片的间隙,蹙着眉头讲电话,告诉对方“你要知道,人生本来就是很艰难的”——这一幕,被当天的编辑感叹道:“范冰冰始终有一种主角的姿态,独立一隅,即便是私人电话,也严肃到有些突兀,像一出戏中戏。”
  从“范爷”的诞生到迅速确立,范冰冰只用了不到半年。她把这个概念玩成了一种类似于护身符的东西,进可攻、退可守。2011年底,街巷的灯牌布满了她的诺基亚手机广告,其男性化气质达到了顶峰,但这并不是“范爷”被消耗殆尽的标志。范冰冰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在于,顶峰过后,她知道什么时候该收;也是从那一年起,尽管“范爷”仍旧不时被拿来形容她,却再也不是范冰冰探索的核心。她需要新的护身符。
  正是因为她够强,所以才树大招风;而面对这些,范冰冰没有被击垮,反而咽下了所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像男人,可以与之称兄道弟,同时又可满足男人的保护欲,在这样的语境下,范冰冰当仁不让地捕获了大多数中国男人的好感。
  自由身与新品牌
  品牌,或者说老板是范冰冰的新身份。
范冰冰:临危不乱的本色
  这一身份颇具风险。在范冰冰选择自立门户的2007年,明星的价值远不如今天这般有回旋的余地,是好是坏,基本仰赖于经纪人的头脑,几乎没有明星愿意脱离经纪人保姆式的呵护。“其实老板谁都能当,真正考验人的是执行能力。范冰冰也许不是最当机立断的,但她经得住负荷,也有想法,所以听到她成立工作室的消息,我一点都不惊讶。”资深娱乐记者孟玉(化名)如此看待“范冰冰工作室”。
  事实上,在范冰冰与华谊约满前的几个月,孟玉就提前嗅到了这位女星即将单飞的气息。这一阶段,范冰冰各种负面新闻缠身,她似乎一夜之间就从乖巧伶俐的“金锁”变身成了惹是生非的“话题女王”。从2000年到2007年,华谊时期的范冰冰一直没有逃脱“话题大于作品”的泥淖,不仅“双冰争宠”炒得沸沸扬扬,更有八卦消息爆料,称“范冰冰为得到一个角色可以从道具组睡到导演”。面对这种莫须有的指摘,范冰冰数次按捺不住,跳出来对战,但她发现,真的要解释起来,只能越描越黑。孟玉说:“试想一下,谁站出来说‘我没和某某睡过’都不合适,她没办法证明什么,且无论证不证明都是错。其实明星的负面新闻,大多数都被控制在一定的曝光度以内,但和范冰冰有关的,上来就覆水难收,你要她怎么能不说‘万箭穿心,习惯就好’呢?”
  范冰冰的老乡、媒体人邓鲁平接手过一段时间她的宣传。邓鲁平提议范冰冰去做鉴定,证明自己没有整容。结果,这一举动不但没有扑灭整容传闻,反而火上浇油。这,成了范冰冰自我管理的导火索。
  在和华谊和平解约,晋身“范老板”之前,范冰冰曾下狠心从琼瑶公司跳槽,她拿出所有积蓄,甚至抵押了父母在青岛的房产,换取了自由身。因《还珠格格》初得名气后,琼瑶对这个漂亮女孩并不怎么上心,分给她的角色始终徘徊于第二、三号女配,甚至在《还珠》剧组集体亮相《快乐大本营》的时候,规定范冰冰必须站在赵薇或林心如身后。彼时,她之所以要和琼瑶公司“一刀两断”,并不是出于未来职业规划的考虑,而是本能地觉得“再这么下去就荒废了”;而2007年的决定,则充满了弹性的勇气。
  杨思维是范冰冰工作室的宣传总监。这个女孩2008年年初被范冰冰招至麾下,她进入团队的头一个想法是“做范冰冰,对我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不论做得好或不好,不论人们喜欢或不喜欢,她总是能够被人看见”。
  她按照“品牌”的方式来运作范冰冰,加上后者新的经纪人穆晓光,杨穆二人联手展开了正本清源的举动。他们雷厉风行,富有攻击性,把针对范冰冰的一个又一个负面新闻扼杀在尚未满城风雨的阶段。他们给范冰冰传递的理念是,“负面新闻要为我所用”——既然不能把所有恶言恶语消灭干净,不如将烂新闻转化成曝光率。所谓的危机公关,到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计谋,而是不急于和负面消息撇清干系,然后靠实力把这些新闻的话语权抓到自己的手上。解释新闻,不如制造新闻。
  范冰冰的灵活在这时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她豁得出去,不害怕。娱乐圈摸爬滚打的经验已经练就了她的不坏之躯,只要方法得当,峰回路转并不是难题。于是,我们频繁撞见“范冰冰式”的豪言壮语,她的行事做派也愈发具有“大佬”风范。曾志伟说她“让我想起了梅艳芳”,当时,范冰冰正在接近疲惫的崩溃边缘,两部戏连轴转,曾志伟的话刚一落地,范冰冰突然扑倒在他肩头放声大哭。曾轻轻拍着她的肩,安慰说:“没事,我都知道的。”
  南风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残酷青春的少女角色,其内里和范冰冰如出一辙,她像是范冰冰用来实现“演员自尊”的油门,一脚踩下去就不愿意再刹住。此时的范冰冰,也许比任何人都清楚南风的意义,她已经做到了成为不可替代的明星,在权力排行榜上始终居高不下,而一个量身定做的角色,可以为她带来的远比艺术性多得多。
  素颜女与粉红妹
  一系列行动过后,范冰冰有了喘息的空间。她开始攻克另一个真正属于她的领域:表演。
  十几岁进组,从《导游小姐》到《女强人》,再到15岁时的《还珠格格》,范冰冰笑自己“少女时期的记忆全都和剧组有关,很多经历我其实是缺失的”。从这个角度,我们或许能理解为什么她日后在角色上的尝试有些“饥不择食”,因为如果错过,“我的生命可能就不够完整了。”
  但十年前的范冰冰没有底气说这种话。2002年,经纪人王京花劝她接下《手机》里的“小三”武月一角,范冰冰不从。她在电话里和王京花大吵一架,认定“小三哪是我能随便碰的”。王京花也很恼火,她留下一句“你自己好好想想”便挂了电话。另一头的范冰冰一把抓起手机砸到地上,觉得不解气,又踢了一脚。她大概做梦也想不到,十年后的自己会从人性的角度体谅“小三”,并引发另一场口水仗。
  《手机》为范冰冰赢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后的桂冠,观众们轻而易举地从她身上找到了情绪的发泄口,那个被无数人唾骂,却始终停留在假想敌位置的“小三”被范冰冰具化成了活靶子。她在这部戏里的表演像是一种“质”的井喷,似乎此前所有的委屈、不甘都得到了释放。而这,也为范冰冰此后的表演风格定下了基调——她也一直在寻找某种隐形的出口。
  同年,经王京花介绍,范冰冰结识了李玉。这个只拍过一部小成本文艺片《红颜》的女导演对人有种独特的判断。见面当天,范冰冰穿了一身素色的宽松长袍,没怎么化妆。她已经从王京花口中得知了李玉的新片《苹果》。在李玉的设想中,这个引人犯罪的漂亮女孩儿应该是有性诱惑的,但她没有刻意打扮,“我没想变成谁谁谁,我只想当我自己,所以不遮不掩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李玉一眼被范冰冰的干净打动,她暗暗叫好,“冰冰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你干净,我才知道我能画上什么颜色。”
  《苹果》上映后,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过分文艺的冒险,同时,也有阴谋论指责范冰冰“大众的路子被自己堵死了,就来傍文艺片,其心可怖”。这些声音,范冰冰没有理会,她只惋惜《苹果》因运作不当而被禁止上映的结局,“如果换成现在的我来做,肯定不会被撤掉。”因为这部戏,范冰冰和李玉结成了同盟关系,2010年,两人再度合作《观音山》,南风替她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座国际A类电影节影后的奖杯。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残酷青春”的少女角色,其内里和范冰冰如出一辙,她像是范冰冰用来实现“演员自尊”的油门,一脚踩下去就不愿意再刹住。此时的范冰冰,也许比任何人都清楚南风的意义,她已经做到了成为不可替代的明星,在权力排行榜上始终居高不下,而一个量身定做的角色,可以为她带来的远比艺术性多得多。
  表演上,范冰冰心里是有数的,否则她很难依靠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2011年9月,北京三元桥附近的一家整形医院里,范冰冰正在为李玉的新片《二次曝光》试戏,她虽然说话轻言轻语,却享受着和导演一样的权威。有年轻女配角问一旁探班的记者,“冰冰姐有没有说我演得怎么样”,在她心中,范冰冰已然是已经修炼成功的角色。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获得偶像首肯,却并不知道,为一份肯定,范冰冰这些年都忍受了什么。
  不少人都知道,范冰冰的工作室有两大特点:第一,随时随地处于“放养”状态,“花了好些钱装修,但真正待在里面的时间很少,大家都跟着我东奔西跑”;二来,则是范冰冰那间粉红的办公室,桌椅摆设清一色的粉嫩,让人微微有些眩晕。这就是范冰冰放弃和忍受的东西,她花了太多精力,以便让自己在商业和固定性格上为人接受,却来不及好好照顾一颗敏感的心。年轻一辈的姑娘只有做到能像她一样,有舍有得、进退有度,才有资格换取范冰冰的首肯。这一点,根本不需要质疑。
  记者手记
  我们这次的采访时间很短,因为范冰冰正赶拍张之亮导演的魔幻大片《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她缺席一天,剧组就要损失数十万,而此前黄晓明的脚伤已经耽误了不少进度。范冰冰匆匆赶到的时候,穿得依旧随意,她好像根本不把狗仔偷拍放在心上,也不担心时尚博主对她便装照的刻薄言语。记得第一次和范冰冰聊天时,我问过她,为什么林志玲面对狗仔可以微笑着说“谢谢你们送我回家”,而你却要掏出相机和他们对拍?她扑哧一笑,说“谢谢他们的话,我就不是我了啊”。
  从2008年第一次登上时尚杂志封面至今,范冰冰用绝对美征服了挑剔的审视;同时,她也被媒体渲染成了一个凌厉的角色。琢磨标题的时候,编辑们爱让她显得强势,甚至有些彪悍,于是不明就里的看客们习惯了将她归为“不好打交道”的范畴。想想也对,这样一个玲珑的女人,本该和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都夸她美,她就必然被“美”带入陷阱。不过,她摇摇头,又说了一遍“美不是我的负担”。
  找到了立足之本后,范冰冰无论说什么都不值得惊讶,何况她还是一个滴水不漏的人。身处这个行业,我们清楚如何将故事改造成事故,所以一落座,范冰冰就拿最近的负面消息开我的涮。高强度的拍摄并没有令她流露疲态,但我清楚,这份精神奕奕里,多少还有一部分对人的尊重。给《Vogue》拍片的时候,她在街边的临时帐篷里更衣,出来的第一个动作必定是整理头发,然后微笑——你可以说她太在乎形象,不过仔细想想她在作品中的表现,你就会知道,形象这东西,真的没有束缚范冰冰的手脚。她的动作,除了职业素养之外,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不经意的照顾,“照顾好他人,也就照顾好了自己。”
  说罢,范冰冰挥手离去。
6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