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堪称明末最具影响力的美女组合。她们是怎么成名,成大名的呢?一方面,恰逢朝代更替,时势造英雄,同时也造美人,这一系列乱世佳人的命运,无形中映证了国运的跌宕起伏,成为记载喜怒哀乐的风向标识。另一方面,她们居红尘而脱俗,出淤泥却不染,尤其在国破家亡之际体现的高风亮节,契合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怀,所以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很吸引人眼球,并且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秦淮八艳,美则美矣,但她们的美更是与正气、大气同在的,因而更美,最美,绝美。那个玉碎宫倾的时代,除了史可法等人,男性社会还真没出太多的英雄,反倒是这些弱女子,表现出许多男人都没有的胆识、气度与节操,令人刮目相看。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淮八艳与文人的交往,以及在文人群体里赢得的赞颂,使其美誉得以流传。秦淮八艳一开始的出名,出的是艳名,她们与一系列名人雅士的风流韵事,应合了才子佳子的模式因而作为娱乐资讯或花边新闻进入街谈巷议。但绯闻是有时效性的,秦淮八艳真正站得住的,还是靠后来的美名,即她们在大难临头时的镇定自若,洁身自好。这时,曾与她们作为神仙伴侣并驾齐驱的才子,却纷纷滚鞍落马,成为秦淮八艳高尚情操的陪衬人,甚至是反面教材。站直了的女人使趴下了的男人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自古英雄爱美人,自古美人爱英雄,而在和平年代,才子就是英雄,文化英雄。才子佳人作为民间版的英雄美人,在野史里占据着跟帝王将相的绯闻同样重要的位置。秦淮八艳,绝大多数都与才子产生了情史。可一旦国破山河在,这些才子却不如佳人经受得住考验,平日里恃才傲物的文化英雄一遇真刀真枪或真金白银,就变成狗熊了。美人没变,对故国的忠诚没变,对故乡的热爱没变,对自己的要求没变,要求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对得起故人也对得起后人,她们不仅当时看上去很美,事后让人想起来依然很美。秦淮八艳是真正的美人,美人中的美人,外表的美与心灵的美集于一身,正因为在变动的现实中一如既往地保持住美人的形像与口碑,才光荣地成为历史中的美人,永褒青春,而不是昙花一现。
让我们看看这些了不起的女人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吧,最好跟那些男人的表现对照着看。便会发现:跟真金不怕火炼的佳人相比,才子精神上的含金量反而值得怀疑。
复社骨干侯朝宗,名方域,虽然当时己是妙笔生花的散文家了,但他为后人所知,还是沾了李香君的光。毕竟,李香君为了坚守与他的山盟海誓,拒绝嫁人,以头撞地,血溅他赠予的定情物,那把日后被称作桃花扇的扇子。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生死恋情,原本是血染的风采。可惜,侯方域最终还是使之蒙上阴影。明朝灭亡,侯方域一开始表现还不错,跟好朋友吴梅村互相激励,约定隐居不出。硬挺到了顺治八年(1651年),也不知什么原因,据说是被迫,出应乡试,中式副榜。他那时还是有良知的,羞于见人,即使独处,扪心自问也后悔不该走这步臭棋。
当听说盟友吴梅村被两江总督马国柱向朝廷上疏举荐,生怕他跟自己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追悔莫及。赶紧去信劝阻:“十年以内,海内典型,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而昔时交游能稍稍开口者惟域尚在,故再四踟蹰,卒不敢以不信……”他的意思,还流露在信末所附《寄吴詹事》一诗中:“曾忆挂冠吴市去,此风千载号梅村。好酬社日田家酒,莫负瓜时郭外园。海汛东来云漫漫,江枫晚落叶翻翻。少年学士今白首,珍重侯赢赠一言。”
侯方域是河南商丘人,常以河南古侠士侯赢自比,这回赠诗吴梅村时也不例外,以示侠骨犹在,侠气尚存,希望能促进好友坚持做个硬骨头,多多少少也能抵销自身犯的过错。
吴梅村给侯方域回信,还是慷慨激昂,指天发誓:“必不负良友。”可这最后的“钉子户”,也没再坚守多久,虽然于顺治九年(1652年)写了请求免予征召的《上马制府书》,第二年又去南京向马国柱面呈《辞荐谒》,并作诗《投赠督府马公》二首,诗中有“青山旧业安常税,白发衰亲畏远游。惭愧推贤萧相国,邵平只合守瓜丘”的句子,可不久清廷限期报到的诏书下达,吴梅村再不敢硬顶,于顺治十年(1653年)阴历九月携家眷北上,应召为京官。再给劝戒自己的侯方域写诗,就有既失节又失信的双重惭愧:“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诗后自注:“朝宗归德人,贻书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故及之。”
力阻吴梅村出仕的侯方域呢,也没挡住自己,同样北上应召。他的变迁,让对爱情忠贞对家国也忠贞的李香君伤心得很。李香君拦不住他,也只能洁身自保。她削发为尼,遁入空门,以示永诀,让他找也找不到。南京栖霞山,据传为李香君的秘密修行地。除了领她去的一位画家好友外,当时再无第二人知道李香君躲到了哪里。李香君就这样把自己藏了起来,藏得很深,深得不能再深。她希望别人都忘掉她,因为她不仅想忘掉别人,更想忘掉自己。她在自我遗忘中孤单而忧郁地死去。她如愿以偿地消失了。消失于空白之中。她留下了一片清白。那是比任河形式的空白都要伟大得多的清白。
归顺大清,侯方域的灵魂并没少受煎熬。既失去了爱人,又失去了自我,这种双重的痛苦,很快就击倒了这个敏感的文人和忏悔的情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侯方域病逝于河南家中。临终时,是否还挂念着踪影全无的李香君?记忆中暗香袭人的桃花扇,吹来的已是阵阵寒风。天冷,地冷,心坎里刮起的风更冷。再看吴悔村《怀古兼吊侯朝宗》一诗,即是在说自己有负亡友,又像在说亡友有负李香君:河洛烽烟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个刎颈送王孙?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跟侯方域一起名列明末四公子的冒辟疆,人生的一大幸运,是在秦淮河上结识了董小宛。
董小宛是贫家女,十五岁便为拯救家境,被卖入青楼。年岁虽小,颇有志气,发誓守身如玉,直至遇见真爱之人。由她的经历,可见秦淮八艳大都属于卖艺不卖身的歌妓,与日本的艺妓类似,唱歌献舞,顶多属于三陪,并不做皮肉生意。林语堂曾解释歌妓与普通妓女不同,纯属演员,形成一个独特的阶层,与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交际花相似,而中国的歌妓传统可上溯到唐代:“历朝都有自己的乐师,性质与御用画家相同,唐朝长安歌舞艺人活动的场所名见经传,许多诗人为她们吟诗作赋,进京赶考的年轻的学子有许多人与她们共坠情网,这些令人销魂的歌女有时会改变他们的人生,对他们影响极大。说来也怪,这些学子有时却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纯真的恋人,鞭策他们奋发向上。她们中有些甚至为他们事业的成功牺牲了自己。”
秦淮八艳乃至她们与文人的交游,似乎颇有盛唐遗风。话再说回来:当董小宛遇见冒辟疆,果真找到了真爱。这位秦淮河上著名的冷美人,开始热情似火,像变了个人似的。她毫不犹豫地嫁给了终于现身的梦中情人,只为他一人唱歌,只给他一人跳舞,不仅愿意同甘,还准备共苦,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她这么想的,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去江苏如皋,参观过一对恩爱夫妻琴瑟相和的故居,亭台楼阁,画山绣水一应俱全的园林。
好景不长。清兵南下,冒辟疆举家避难,东躲西藏,董小宛一直陪伴着他,跋山涉水,含辛茹苦,没有半句怨言,永远递上一张笑脸,给落魄公子的风雨生涯带来了遮不住的阳光。到底是穷人家出来的孩子,真能吃苦,一路上都在暗自忍受病痛的折磨,不愿给夫君增添烦恼。直至病死在艰险的途中,脸上仍然挂着强作出的笑颜。她内心的遗憾其实是藏不住的:相见恨晚,可惜我不得不早早地去了。唉,对不起,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别忘掉我啊。
当然,这无声的台词是我替她想出来的。估计也差不多。
冒辟疆,你要对得起这位临死前还觉得自己的死对不起你的贤女子。她不怕死,她怕的是自己死后,你会孤独。
跟钱谦益、吴梅村并称为诗坛“江左三大家”的龚鼎孳,赢得秦淮八艳中“横波夫人”顾媚的芳心,纳之为妾,把秦淮河上这一片潋滟波光收入囊中。
顾媚鼓励龚鼎孳反清复明,当他一度被官府追捕,顾媚还多次拿出私房钱来资助他,希望他坚持下去,不要改志或变节。顾媚这样做,对她本人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被牵连,甚至构成大罪。可龚鼎孳扛不了多重的担子,也扛不了不久。因先降李自成,后再降清朝,旧污点尚未洗去,又沾上新污点,而被人讽刺为双料贰臣。幸好,在清者自清的顾媚面前,他还是有愧意的。
顾媚抑郁而亡,龚鼎孳为表达对这位高洁女子的怀念,特意在北京长椿寺为之建造了妙光阁。仗义疏财的顾横波,真是一道奇妙的波光。
马湘兰是美女中的才女,才女中的美女。在秦淮八艳里面,她不仅诗写得不差,而且画也画得很好,尤其画兰,据称不下于苏州才子唐伯虎。《列朝诗选》记载:“马姬名守真,小字玄心,又字月娇,以善画兰故湘兰之名独著……性喜轻侠,时时挥金以赠少年,步摇条脱,每在子钱家,弗顾也。常为墨词郎所窘,王先生百谷脱其厄,欲委身于王,王不可。”马湘兰不爱高官大款,只喜欢画家诗人,对江南才子王百谷(也称作王雅登),情有独钟,主动出击,几次都要以身相许,王百谷却以自己事业尚未成功为理由,婉言拒绝。
马湘兰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把这段单相思进行到底,终生不改痴情,直到自己都五十多岁了,还从南京赶到王百谷家乡,自掏腰包为之办酒席过生日:“万历甲辰秋,百谷七十初度,湘兰自金陵往置酒为寿,燕饮累月,歌舞达旦……归未几而病,燃灯礼佛,沐浴更衣,端坐而逝,年五十七矣。”此为金阊数十年胜事。一直到五十七岁,都还保持着少女一样的痴情、热情,始终不渝地眷恋着年轻时的偶像,仿佛忘掉偶像已老了,自己已老了。难怪马湘兰的精神恋爱会成为一大传奇。用今天的话来说,简直比柏拉图还柏拉图。
我想,当她给高寿的偶像举行完隆重的生日庆典,回到自己形单影只的家中,不只是端坐而死,也是微笑而死,脸上一定挂着怀春少女般的微笑,甜蜜的微笑。谁说单恋、暗恋注定是苦的,马湘兰的表情与心情,却是甜的。那是她不同寻常的爱,不同寻常的爱的方式。其滋味的独特、美妙,也非常人所能理解,所能体会。
我找到马湘兰的一首爱情诗:“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卮。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让人心疼。不知她单恋的对象王百谷读到时,是怎么想的?这俩人,不管爱人的人,还是被爱的人,不管被拒绝仍然爱了一生的人,还是被爱却一生都在拒绝的人,在我眼中都挺酷的。想做到这样,还真不容易呢。或许,这正是他们彼此需要的某种奇特方式吧。拒绝了,并不离。被拒绝,也不弃。
马湘兰在秦淮河上卖艺出名,终生都住在秦淮河畔,死后也葬在秦淮河后面。《秦淮闻见录》记:“江宁南城外瑞相院后丛林中,为马湘兰墓。”当年常有多情男女为马湘兰扫墓。据考证,马湘兰墓,大抵是今天白鹭洲公园的位置。可惜墓已不存。她的名字却留存下来,她的名字就是她的墓。
清朝的风流书生汪中,对马湘兰这位前朝的美女产生了隔世的感情,写过一篇《经旧苑吊马守贞文》,寻访马湘兰故居,有一点人鬼情未了的时空恍惚感:“客居江宁城南,出入经回光寺,其左有废圃焉……室庐皆尽。惟古柏半生,风烟掩抑,怪石数峰,支离草际。明南苑妓马守贞故居也。秦淮水逝,迹往名留。其色艺风情,故老遗闻,多能道者。余尝览其画迹,丛兰修竹,文弱不胜。秀气灵襟,纷披楮墨之外,未尝不爱赏其才,怅吾生之不及见也。夫托身乐籍,少长风尘,人生实难,岂可责之以死?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在昔婕妤悼伤,文姬悲愤,矧兹薄命,抑又下焉。嗟乎,天生此才,在于女子。百年千年,犹不可期,奈何钟美如斯,而摧辱之至于斯极哉……江上之歌,怜以同病,秋风鸣鸟,闻者生衷。事有伤心,不嫌非偶。”
才子对才女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感,忘掉中间隔着百年千里。唉,马湘兰,总算隔代找到了知音。
寇白门,她的名字就是对南京的纪念,南京又称白门,吴梅村诗有“白门杨柳好藏鸦”之句。也许她本身就是南京人,叫寇白门,仿佛在叫小南京。她本人也嫁入豪门。保国公朱国弼,在秦淮河上欣赏其歌舞,惊为天人。不久,即派五千士兵手持大红灯笼迎娶这位红歌星,婚礼搞得好隆重哟。不敢说倾国,确实已倾城了。
南京市民夹道观看那顶大花轿走过,叹道:北京的保国公府里多了道风景,南京的秦淮河上却从此少了道风景。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见过旧人哭?寇白门在偌大的北京城里还真是哭了,面壁垂泪,因为老公又有了新欢,她一夜之间就贬值了。后来,老公犯事了,成为阶下囚。寇白门不计前嫌,返回南京筹集二万两白银,将其赎出,以还其将自己从秦淮青楼赎身之情。
朱国弼感到对不起寇白门,郑重道歉,希望她原谅,使破镜重圆。寇白门却拒绝了他再续前缘的请求,理由很简单:我已不欠你的了!当然,这句台词是我编的。估计她也确实这么想的。
自此,寇白门不再为别人而活了,纯粹活给自己看的,由于她爱好文艺,在文人圈里交了一大班朋友,亲自主持沙龙,琴棋书画诗酒花,大家玩得很开心。偶尔,喝醉了,还是会哭。可她的泪水,也是为自己而流的,不再因别人而流。这就是寇白门,本想做贤妻良母,却成为社交明星,让文人雅士竞折腰,纷纷拜倒在石榴裙下。
陈圆圆是秦淮八艳中,少有的嫁给武将的。她爱上吴三桂时,吴三桂不是一般的武将,还是朝野都寄予厚望的英雄,被视为护国之长城。
况且,陈圆圆之成名,“一代红妆照汗青”,还是跟文人的炒作有关。这句诗就是吴梅村写陈圆圆的。吴梅村另外写过以圆圆名字命名的《圆圆曲》,使陈圆圆的名字在若干年后,若干年后的若干年后,仍然家喻户晓。至少,在历史学家尚未落笔之前,吴梅村就把陈圆圆的故事传播开了,认定她以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山海关失守,标志着吴三桂的失节,反而保证了陈圆圆这个名字永远不会失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