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贞儿,山东诸城人,1430年生于河北霸州。四岁进宫,在当时明宣宗孙皇后宫中作宫女。
明宪宗皇帝生于1447年,初名朱见浚,后改名朱见深。父亲为明英宗皇帝,母亲为周贵妃,祖母是英宗父亲明宣宗的皇后孙太后。
1449年,明宪宗两岁时,大明王朝遭遇空前危机。当年七月,他父亲英宗皇帝帅几十万大军,亲征蒙古瓦剌人,八月,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土木镇境内,被也先率领的瓦剌军打得大败,军队死伤过半,英宗皇帝被俘。消息传来,京城震惊,宫廷内外人心惶惶。
明宪宗的亲祖母,被俘英宗皇帝的生母孙太后为国挺身而出,以大明社稷江山为重,立非亲生皇子,英宗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代行皇帝之责;同时,孙太后立英宗皇帝的长子,自己最为疼爱的亲长孙,当时年仅两岁的朱见深(明宪宗)为皇太子。
瓦剌大军乘胜进逼京城。监国朱祁钰在忠臣于谦等人的支持下,力排众议,决心保卫北京,誓死一战;同时,在众臣拥戴下,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景泰皇帝。
孙太后深知瓦剌人大兵压境,京城一旦不保,大明江山将倾覆;也知朱祁钰即位后,她所立年幼皇太子的地位将受威胁。出于对爱孙安全的担忧,将其托付于时年19岁,已跟随自己15年的宫女万贞儿,命其往太子宫中保护照料。万贞儿四岁进宫,那时孙太后还是明宣宗(明英宗之父)的皇后。万贞儿忠心稳重,心地纯良,深得孙氏喜爱和信任。
自那天起,在两岁的皇太子刚刚产生记忆的脑海中,终身留下的影像,就是日夜在他身旁育他、护他、抚他、慰他的万贞儿。
于谦精忠报国,不负众望,率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军撤离。随着对外矛盾的缓解,景泰皇帝的地位日渐稳固,次年,瓦剌人将已无利用价值的英宗送回明廷。但此时,景泰皇帝已无意将皇位归还给哥哥英宗。英宗一到,连同皇太子的生母周贵妃等嫔妃,被弟弟景泰皇帝囚禁于紫禁城外的南宫(今北京南池子)。
电视剧中的明宪宗和万贵妃
此时,朱见深的皇太子地位已是朝不保夕,叔叔景泰帝欲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的念头,已是路人皆知。皇太子见不到自己被囚禁的父母,孙太后对非亲生景帝的所作所为亦是无可奈何。唯有作为宫女的万贞儿,在宫廷斗争的险恶环境中,近身保护年幼皇太子之安全,一刻未敢懈怠。
1452年,朱见深5岁时,叔叔景泰帝废其皇太子位,贬为沂王,改立景帝亲生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失去太子位的朱见深,将被赶出紫禁城。大难临头各自飞,一时间,太子宫中的宫女、宦官纷纷另投靠山,东奔西散。朱见深一个五岁的孩子,身临此境,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当时已21岁的万贞儿,本大可趁此事故出宫,回家乡嫁人,过上平民的安乐生活,但天性善良的她,既不愿有负孙太后之重托;也舍不得已日夜相伴三年的年幼少主,明知少主前程凶险,复位无望,仍毅然选择终身陪伴。随即,贞儿带他出宫,搬进了北京城里一所由锦衣卫看守的旧宅。
之后的五年,万贞儿同朱见深的的处境与囚徒无异,贞儿久在宫中,自然深知历代皇朝争位之血腥,对朱见深这个被废太子的安全日夜担忧。他们生活清苦,失去自由,朱见深见不到疼爱他的孙皇后,更不得与被囚禁的父母相见,贞儿是他唯一亲人,唯一安慰;同时,带好膝下这个孩子,也成为贞儿唯一人生目的;这个孩子,也成为她唯一人生寄托,然而,少主前途却只是一片茫然。
日复一日,五年后,偶然的机缘竟使历史改写。1457年,景泰帝忽然生重病,几位大臣在一直等待时机的孙太后的许可下,成功半夜将被囚在南宫的英宗接了出来,强行闯入紫禁城,宣布明英宗复辟,废景泰帝。是为“夺门之变”。
此时已27岁的万贞儿,带着恢复皇太子地位的少主回到宫中。太子拜见父母,及日夜挂念他的祖母孙太后。自“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至此时,八年已过,英宗才再有机会见到已长成十岁翩翩少年的长子,众人相见,无不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恢复太子身份的朱见深,回到了久违的清宁宫,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昔日的清苦变成奢华;落难时所受的轻蔑变作尊敬;惶惶不可终日变为前程灿烂。而唯有不变的是,他和万贞儿之间,却仍是那么亲密无间。
万贞儿天生的使命就是照顾他人,此时的她已分别照顾孙太后和太子超过20年。如今,她每日清晨按时将太子唤起,帮他穿衣梳洗,进食,前往拜见皇帝、皇后,及孙太后。之后陪他去文华后殿读书,太子读书时,她就坐在文华殿东厢里静静等候。中午回宫招呼他吃饭。下午随他到宫后苑散步玩乐。晚上伴他温习白日所学。从昔日的共患难到今日的共安乐,使得两人由相依为命变成相互依恋,在宫中他们形影不离。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之中,太子渐渐长大成人。当年19岁的贞儿在危难之中,将年仅两岁的太子紧紧抱在怀中时,她像一位年轻的姑姑;八年后,27岁的她,牵着已长到她肩膀高,十岁的太子重返紫禁城时,她像一位大姐姐。而此时的14岁的太子身材已比她高了,随着学识的增长,太子已是能文擅画,并在大臣们的帮助下,开始学习处理国家大事,慢慢地,他开始以一个男人眼光,看待与他朝夕相处,如影相随十二载的万贞儿,她永远是如此温柔可人、亲切体贴。不知何日,深宫月色,帷帐烛光,超越17岁的年龄差异,他们之间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产生了男女之情。从此,他们视对方又平添了一番情分。
1464年,英宗去世,17岁的太子即位,年号成化。英宗在世时,已为太子预立女子吴氏为后,王氏、柏氏为妃。明朝为防外戚干政,皇后、妃子一律自无家庭背景的民间选取。因此,万贞儿平民家庭背景并非她作皇后的障碍。只因作为皇后的重要责任是生育皇子,以延续正统皇室江山,贞儿成为皇后的障碍,在于她年长太子太多。
太子即位,是为宪宗。同年大婚,按先帝之愿,吴氏正式为后。然而,宪宗与贞儿多年共患难。同安乐所形成的情感牢不可破。宪宗情之所在仍为万贞儿。吴皇后对此极为不悦,一日,借故杖击万贞儿。宪宗听闻大怒,竟将其皇后位废除,由王贵妃代之。宪宗与王皇后亦无感情,但王皇后性情平和,与贞儿和睦相处。
1466年,明成化二年,年36的万贞儿为宪宗诞下他第一个儿子,宪宗大喜,封贞儿为贵妃。可惜,这个孩子10个月大时夭折,从此,万贵妃未再有过身孕。假使这个儿子得以长大成人,大明历史将改写,因王皇后终身未有生育,这个孩子将以宪宗14个儿子中长子的身份,成为皇帝继承人。若继承皇位的是他,他亲生母亲患难时对朱见深的不离不弃,她的端庄忠实、温柔良善将会被万古传唱;后世人将那些不实之词加诸于万贞儿身上,以讹传讹,凡言万贵妃必万恶不赦之事也将不会发生。
宪宗在位21年,同各位嫔妃共生子女20多人,但他始终没有同贞儿以外的其他哪个产生感情。无论贞儿怎样一天天老去,他都愿和她长相厮守,世上只有贞儿最理解他,最知他细微之处的习性,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几十年如一日。贞儿没有其它嫔妃对皇上那种敬畏之心,宪宗对贞儿亦无高高在上之意。和贞儿一起,宪宗才会感受到平民夫妻那种轻松自在,温馨快乐的感觉。
明朝政治制度下,文官势力强大,宪宗所谓“专宠”万贵妃的行为也令他们深不以为然。他们不断上奏,请皇帝将其所爱,均施于其他嫔妃,宪宗阅后,只是依然故我。为了让他心爱的贞儿开心,颇有艺术造诣的宪宗,亲自设计斗彩瓷器,命景德镇御窑制作,烧制出的精品,送给贞儿赏玩。擅长丹青的他还为她作画。1476年,宪宗封贞儿为皇贵妃,地位在诸妃之上,那年贞儿已46岁。
1487年,万贞儿因病去世,享年57岁。临行唯一让她不舍的,就是38年前的深秋,她紧紧抱在怀中的那个孩子,长大成人又成为她夫君的朱见深。
贞儿过世的消息传来,宪宗难过得半响竟讲不出话。终于最后吐出一句:贞儿已去,我也不久矣。果不其然,数月后,同在1487年,正值壮年的明宪宗因忧伤过度,竟随他心爱的贞儿去了。
自古有皇帝后宫嫔妃三千之说,但因嫔妃数量太多,皇帝单独同每一位相处的时间极之有限;同时,每位嫔妃对皇帝仅存敬畏之心而已,在此情形下,大多数皇帝很难真正体验到“情”为何物。有人统计过,中国历史自秦始皇起,清末宣统止,共有皇帝494人,其中喜爱专宠者实有之,但似万贞儿与明宪宗二人历经患难之深,年纪相差之大,相爱年代之长,相爱程度之切,实为中国古代皇帝爱情生活中之绝无仅有者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