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花之隐者:历史悠久的菊花文化

2012/10/24作者/碧海箫声来源/新浪阅读人次/6757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菊花,以它朴实的色彩、高洁的品性触动了人们的种种情愫,融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古往今来,便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菊花文化”。菊花文化历史悠久,从屈原的《离骚》中吟诵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直传流传到今天的《菊花台》…

花之隐者:历史悠久的菊花文化

菊花,以它朴实的色彩、高洁的品性触动了人们的种种情愫,融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古往今来,便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菊花文化”。  

菊花文化历史悠久,从屈原的《离骚》中吟诵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直传流传到今天的《菊花台》……

菊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大凡重大的会议、或民间某项喜庆活动,菊花总是扮演着的主要角色。中国传统民俗中九月初九重阳节中,饮的也是菊花酒。“菊花”更成了的人名、地名的代名词。至于与菊花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浙江的“菊山”、“菊潭县”;景点如广东中山市小榄镇“菊城金瓣”、广西藤县的“菊魁亭”;金菊向阳、春兰秋菊……

四时中的秋天,即是万物丰收,绚烂的“金秋”;也是黄叶飘零箫条的肃秋。吟咏“秋天”的诗文,往往倾注了中国文人的复杂情感。“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菊花,仿佛浓缩了秋天的精华,总是在落叶飘零时分,冲破肃杀的风霜,携一身淡雅花香而至。于量,在百花凋零秋天,那独傲风霜的菊花就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于量乎,诗人对秋天的铺陈叙景,自然就少不得菊花……古往今来,菊花文化便成了中国文化人的人生观和自然观的交融。

菊花,虽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但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由此,引动了古今多少诗人的情思,激活了古今多少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极富生命力的篇章。菊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他们以之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菊花,表现士人一种幽独淡雅,孤高傲世的情怀以及“菊残犹有傲霜枝”“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人生追求。

“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还渗透着“隐士”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文人,一方面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破灭、“道不行”时“乘桴浮于海”,寄情山水,从隐居世外来寻求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饮酒》组诗中,表达了了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为他自己,也为后世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营造了一个精神解脱的世界。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作为一种人格的追求,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菊花情结”。

8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