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仁治太后: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后宫美人邓绥

2012/01/30阅读人次/2179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大约是自幼读书和家教严格的缘故吧,邓绥入宫后对阴皇后总是恭肃有礼,小心承事,对同列的那些妃嫔,也总是处处谦让,从不争强斗胜。即使是宫人隶役,邓绥也常常施恩照顾,故得人心。…

仁治太后: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后宫美人邓绥

  邓绥入宫

  东汉章帝建初六年(八一年),护羌校尉邓训的妻子阴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邓绥。

  邓绥聪明伶俐,又十分懂事,很惹人喜爱。她五岁那年,祖母为她剪发,因为年老眼花,误伤了她的后脑勺儿。可是这个年仅五岁的小姑娘居然忍痛不吭声。别人知道后很奇怪,问她痛不痛。小邓绥回答道:“怎么会不痛呢?可是祖母疼爱我,亲自为我剪发,我怎么能够伤老人的心呢?所以就忍着没出声。”众人听了她这番话,都感到惊讶不已。

  小邓绥六岁从读太史籀的《史书》开始,没几年工夫就通晓了《诗》《论语》等书。看到哥哥们读经传,就提出疑难询问。她心思全在读书上,从不问居家主事。母亲阴氏不希望女儿只读书不事女红,对她说道:“你不习女红,整天读书,难道想举博士吗?”邓绥见母亲不高兴,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思,于是白天学着做女红,晚上读书到深夜,家里人都叫她“秀才”。父亲邓训对女儿读书倒并不反对,只是感到惊异,因此不管大事小事,常同女儿讨论,这样一来,也使邓绥得到了处理事务的锻炼。

  永元四年(九二年),十二岁的邓绥被选入宫,谁知正要入宫时,她的父亲邓训却突然病故。这个不幸对邓绥打击很大,她昼夜号哭,竟然守孝三年,不食盐菜,结果弄得形容憔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连亲人都几乎认不出她了。直到三年后的永元七年,她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一天夜里,邓绥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手摸到天,飘飘荡荡,好像有一些钟乳状的东西,就仰面吃了下去。醒来后自己也觉得奇怪,请人占卜,都说是吉不可言的好兆头,而且说当年帝尧梦到过攀天而上,成汤梦见过在天上舐食。后相者给邓绥相面,惊讶地说:“这是成汤的法骨!”家里人听了,不敢宣扬出去,暗地里高兴。邓绥的叔父还猜测说:“听说能救活千人,子孙就能有封。我哥哥当年掌修石臼河,岁活数千人。老天有眼,要给我家降福了。”可是也有人认为这是邓绥祖父太傅邓禹给子孙造的福。因为当年他也曾经说过:“我率百万之众,但从未妄杀过一人,将来后世必有兴者。”

  若要靠一个女孩子来振兴家族,在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她送入皇宫,以求得皇帝宠幸。就在这一年,邓绥和别人家的女孩们一起再次被选送到宫中。十五岁的邓绥已经出落得姿颜姝丽,俏然出众了。第二年冬天,她被晋封为贵人。

  就在邓绥被封为贵人的同年,阴贵人被立为皇后。阴贵人是永元四年(九二年)邓绥第一次应选时被选入宫的;四年当中,极受汉和帝宠幸。可是自从邓绥入宫后,和帝的心逐渐转到邓绥身上,对阴皇后的爱宠也就随之而衰了。

  大约是自幼读书和家教严格的缘故吧,邓绥入宫后对阴皇后总是恭肃有礼,小心承事,对同列的那些妃嫔,也总是处处谦让,从不争强斗胜。即使是宫人隶役,邓绥也常常施恩照顾,故得人心。这位十六岁的贵人不仅用她的美貌,而且用她处世大度、谦和知礼赢得了汉和帝的心。

  有一次邓绥生了病,汉和帝特地准许她的母亲和兄弟们入宫探望,而且不限时日。这在当时是人们引以为荣的恩典,可是邓绥却深感不安,她对和帝说:“宫禁重地,而让外家在此久住,在上会使人说陛下有偏私,在下也使我受人议论,于上下都不利,还是别再让他们入宫来了。”

  和帝听了这番话,叹息道:“人皆以此为荣,贵人反以为忧。这样严格约束自己,真是难能可贵呀!”

  每当宫中有朝见宴会的时候,妃嫔们都争相打扮,一个个珠光宝气,穿着鲜艳,希望能以此出众,引起皇帝注意。邓绥却总是素服淡妆,不戴那些珠宝饰物,结果最出众的恰恰是她。

  和帝对邓绥越来越宠爱,邓绥也就更加处处小心,对阴皇后更加谦敬。甚至衣服的颜色与皇后相同,都立即更换。每逢一同晋见时,都不敢正坐,走路也屈身自卑。和帝问起什么事来,她也总是等阴皇后先回答过后才讲。汉和帝看在眼里,既心疼又爱怜。等到阴皇后失宠后,汉和帝更经常召邓绥侍寝,每到这时,她就推说身体不适,尽量让皇后和别的妃嫔应召。邓绥知道自己身体多病,不能生育,又见和帝子嗣不广,深为担忧,多次选进才人,希望她们能够博得和帝的宠爱。

  阴皇后认为邓绥处处维护上下左右的关系,是为了收买人心,所以十分忌恨,甚至觉得自己的失宠与邓绥入宫有关。于是和外祖母邓朱一起设巫蛊诅咒邓绥。等到和帝病危时,她狠狠地说:“等我得意之时,要将邓氏灭门!”大多数宫人们与邓绥关系很好,故很快就有人将此话传给了她。邓绥没想到将会飞来这样的横祸,想到和帝死后阴皇后决不会放过自己,不如随和帝而死,上可以报皇帝之恩,中可以解宗族之祸,下也可以使自己免遭当年戚夫人那样的“人彘”之辱。想到这里,她找来毒药,准备一死了之。

  宫人赵五见她要寻短见,连忙上前阻止,急切之中,随口编造说刚才有使臣来告,皇帝的病已经好了。邓绥听了,信以为真,才没有服毒自尽。谁知事情十分凑巧,第二天和帝的病果然痊愈,这才救了邓绥的命。

  永元十四年(一〇二年)夏天,阴皇后和她外祖母邓朱行蛊诅咒的事被揭发出来,和帝大怒,命中常侍张慎和尚书陈褒审理此案。牵连到了阴皇后的祖母,叔父阴奉、阴毅,弟弟阴轶、阴辅等人,结果有的被拷打死于狱中,有的流徙边地,阴皇后的父亲阴纲自杀,亲属都被免官,阴皇后本人被废,迁居桐宫,忧病而死。阴氏从此败落下去,直到邓绥当了太后,才下诏赦免阴氏之罪,还给他们家财五百余万。

  当时邓绥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地步,再想挽救已经来不及了。阴皇后被废后,和帝便想立邓绥为皇后,邓绥却一再称病不出。直到这一年冬天,大臣们上书请立皇后,和帝再次下诏立邓绥为后,她又辞让一番,才终于接受下来。

  邓绥成为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免去藩国进献的珍丽之物,每年只进贡一些纸墨而已。这确是件德政,免去了藩国的负担,百姓自然拥戴。

  邓绥做的第二件事是拒绝给邓氏封爵。不令外家掌权,维持朝政稳定,又是一件得人心的事。

  这时候她才二十二岁。

  三年后和帝病逝,邓绥立刚刚出生一百天的刘隆为皇帝。二十五岁的邓绥成为一个年轻的皇太后,她从此开始称制临朝,成为东汉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太后。

  太后治狱

  汉和帝死后,皇后邓绥成了皇太后。新皇帝刘隆是个出生不足一岁的婴儿,于是内外大政都落到邓太后一个人肩上。

  这时候和帝刚死,正在发丧,宫中情形颇为混乱,恰恰就在这混乱当中,宫里丢失了一箧珍珠,很明显是有人趁乱偷去了。虽然明知是宫人偷的,可是那么多人,究竟是谁却难确定。有人主张拷问,邓太后想,这样毫无目标地乱打一顿,免不了会有人屈打成招,伤及无辜,却找不到真的犯罪之人。她于是不动声色,亲自察看宫人们的举止颜色,向她们讲明利害,终于在宫人中查出了偷珠人。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偷珠之案才过,和帝生前的马夫们又告一个名叫吉成的人有巫蛊先帝之罪。抓到掖庭狱中拷问,也供认不讳,于是结案上报太后批准。邓太后看过案情,心中却颇感疑惑。总觉得事出无因。这个吉成是和帝生前的宠幸之人,按说对他是有恩惠的,而吉成平日也从无怨言,为什么和帝死后反而会行巫蛊诅咒呢?事情完全不合情理。尽管证人、口供俱全,邓太后还是亲自提审了吉成。果然吉成翻了供,说自己是屈打成招的。邓太后让人再重新审理此案,终于查明是马夫们合伙诬陷。原来那个吉成当年仗着皇帝宠幸,得罪了这些马夫,如今皇帝已死,于是马夫们合起来想将他置于死地。事情弄清楚后,大臣们都感到吃惊,对邓太后的明察多智深感佩服。

  古代每逢天旱不雨,常常认为是有冤狱所致,都要下诏录囚。每逢这时候,邓太后经常亲自审察,她处理狱囚有条不紊,让人信服。有一次她到洛阳录冤狱,录囚将完时有一个羸弱不堪的犯人被用囚车送来了。犯人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将要被带走时,突然抬起头来,像是要说什么。这虽然一闪即过,却还是被邓太后觉察到了。她让人将这个囚犯带回来重加审讯,囚犯终于尽吐冤情。他原来是被屈打成招而诬为杀人犯,刚才本想向太后诉冤,因畏惧官吏没敢开口。邓太后亲自调审有关人犯,将此案查明,释放了被冤屈的好人,将洛阳令下狱抵罪。

  事情还真凑巧,她处理完此事,刚刚回到未央宫,居然真的澍雨大降了。人们都纷纷传颂这是由于邓太后治狱英明所致。

  太后重教

  前文说过,邓太后从小喜爱读书,六岁就开始读《史书》,十二岁时已经通晓《诗经》《论语》等书。每当兄长们诵读经传时,她就要提些疑难问题,让他们回答。家里人都称她为“女秀才”。

  她入宫为汉和帝妃嫔后,也没有改变好学的习惯;当了太后,读书更勤了。她请著名的女史学家班昭入宫讲授经书,而且兼学天文、算数。白天为政务忙了一天,晚上却仍要读书到深夜。恐怕自己读的书中多有谬误之处,或者违背典章,于是选谒者仆射刘珍,谏议大夫李尤、刘毅等五十多人续修国史传记,并且给他们以赏赐。这次续修,才使得《东观汉记》具备了国史的规模。

  邓太后不仅自己好学,也很重视皇宫内的教育,让宦官和近臣到洛阳南宫东观(皇宫藏书修史之地)受读经史,再到宫中教授给宫人。结果宫人们都读经阅史。从早到晚,皇宫中常常传出一片琅琅的读书声。

  对于皇室和外戚家里子弟的教育,邓太后就更加重视了。她对自己娘家的人要求非常严格,曾经下诏给司隶校尉及家乡的河南尹、南阳太守说:“每当看到前代的外戚宾客,常常有假借威权,胡作非为,甚至干扰公务的,成为民间之害。责任之一就是官吏对他们执法懈怠,不敢管理的缘故。如今车骑将军邓骘等虽无过失之处,可外戚家子弟众多,姻亲又广,难免会有宾客亲属违法乱纪之事。凡是遇到这种情况,你们必须严格处理,不得宽容枉法。”从此以后,外戚犯法,都加以处置,再无假贷宽容的了。邓太后的堂兄越骑校尉邓康因为装病不上朝,被宫婢告发,邓太后就将他免官遣归,而且断绝了他的属籍。

  邓太后认为,要想使皇室外戚子弟不招破败之祸,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读书。

  元初六年(一一九年)邓太后下令将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家中子女,年龄在五岁以上的四十多人,和邓氏近亲子孙三十多人召到京师,为他们专门办起了一所学校。请了老师为他们教授经书,邓太后还亲自监督他们学习。年纪太小的,都专设师傅,让他们到宫内亲加教导。邓太后对亲属们说:“我为什么要为子弟们做这样安排呢?这是因为当前风气不正,投机取巧,不肯学习,经书不传。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情形将会更糟。所以我要褒崇圣人之道,以端正世间风俗。孔子不是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如今将要破败的贵戚之家就是这样,平日吃穿讲究,出门有排场,可说到知识,竟然一字不识。这就是祸败灭家的原因呀。明帝永平年间,四姓小侯都被命入学,以矫正习俗,培养忠孝。我的祖父当年既有武功载于史册,又以文德教化子孙,因此使子孙后代都能约束行为,不违法乱纪。如今能够使你们上溯祖宗的遗愿,下念我的心意,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由于邓太后的约束教育,邓氏子弟都比较守法。她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人家贿赂,事情被揭露出来后,邓骘将妻子和儿子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这在封建社会中确是少见之事,这与邓太后严格约束外戚是分不开的。

6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