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经济”是时下一大热门。各类“选美”或变相“选美”大赛,为电视台挣得可观的广告额;各类汽车展也离不开“香车美女”的组合式展示,甚至美女车模在展厅的聚焦度往往超过那款新车…
宋代“评花榜”青楼选美是最早的“美女经济”,其实,由“美女文化”衍生的“美女经济”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在中国古代就曾盛行一时。远在盛唐时期,文人骚客便常与名妓歌女往来,诗酒唱和,诗人常赠诗名妓,赞美或品评其才艺品貌,到了北宋就开始出现正式评选青楼名妓的“选美”活动。
清末上海名妓
青楼选美有个很优雅的名字:“花榜”或“花案”。花榜,便是品评**的等级优劣;花案,即指评定**优劣的名单,这可能与古人喜欢以花喻女人有关。最迟在距今九百多年的北宋熙宁年间,汴京就已有“评花榜”活动。当时汴京名妓郜懿以美貌著称,被文人词客品评为“状元红”,曾红极一时。明代中叶后,“评花榜”更为盛行。冯梦龙《情史·情痴类》中就记载了由当时文人才子评品出的“金陵青楼十二钗”,只不过她们不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之流,而是分别姓刘、董、罗、葛、段、赵、何、蒋、王、杨、马、褚的十二个金陵青楼名妓。
所谓“评花榜”,有的是用各类名花来品评比拟名妓,评选出“花魁”;有的则干脆模仿科举考试的功名头衔来排列名妓等次,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自然便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也许正是那些在科考中失意的士人,借机对科场和官场腐败的一种挪揄与嘲讽。
“评花榜”在客观上造就了一批名妓,所谓“名士品名花,名花倚名士”。这多多少少有点像当今的某些明星,往往被某个名家一捧而一炮走红。同时,这种畸形的“选美”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楼、酒馆等行业的繁荣。尤其是在清朝末年,由近代报馆主办的**“选美”大赛,对当时传媒业、照相业、服装业的拉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青楼女子中“评花榜”,应该可算作是最早的“美女经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