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孟小冬:民国梨园之绝唱

2011/06/15阅读人次/5299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孟长七,艺名孟七,是唱武净兼武生的好手,三伯父鸿荣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大伯父鸿芳演武生后改文武丑,二伯父鸿寿唱文丑,也通文场,会拉胡琴。父亲五爷孟鸿群演武净、武生。…

  孟小冬(1907.12.9 1977.5.26)京剧女演员,本名若兰,又名令辉,艺名小冬,晚年自署凝晖阁主,生于上海,祖籍山东。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孟长七,艺名孟七,是唱武净兼武生的好手,三伯父鸿荣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大伯父鸿芳演武生后改文武丑,二伯父鸿寿唱文丑,也通文场,会拉胡琴。父亲五爷孟鸿群演武净、武生。

  一九一五年夏,孟父赴天津搭班演出时中风生病,家中迫于生计,次年,九岁的长女孟小冬开始从姨父仇月祥学老生戏。初学为孙 (菊仙)派,她十三岁就在无锡“新世界”剧园登台。她扮相文雅大方,体态悠然,出尘脱俗,嗓子五音俱佳,高下自如,雌音不重,声调好听,使识者早知其非池中之物。

孟小冬:民国梨园之绝唱

  后即随仇在沪、宁等地演出。因童声嗓音高亢,戏路以高嗓老生为主。尤以在上海大世界演出较久,孟曾籍机向同台老演员何顺奎、潘仲英、沈云祥等多方面请益文武老生戏。当时孟小冬为适应自己高嗓条件,剧目多而杂,经常上演剧目为《曹操逼宫》、《辕门斩子》、《七星灯》、《哭秦廷》、《闯幽州》等。也偶演家传红净戏,颇肖其祖父孟七(清同治光时期的红净名角)。后经名家建议,孟小冬于1924年北上投师,先至天津,投奔新天津报社刘髯公处。复经刘介绍向天津名票王君直、王庚生、韩慎先、李采繁等学习,潜心研究谭派演唱艺术。3年间,客居新天津报社,苦练基本功。从靠把戏到衰派戏,一字一腔,一板一眼,丝毫不苟。

  一九二五年,孟小冬组“永庆社”,在北京“三庆园”演出夜戏《探母回令》,这是她在北京的首次公演,也是她的“八大杰作”之一。以后她便经常在京、津一带献艺公演。因为她“色艺俱佳”,一时倾倒梨园界及大批文人、剧译家,他们皆为之揄扬。孟被誉为老生一行的“皇帝”,后简称为“冬皇”。一九二六年,孟小冬成为赫赫有名的坤角戏班“庆麟社”的台柱。此时,她早已与马连良、高庆奎等齐名,在京、津两地大红特红。

  一九三一年,孟小冬拜鲍吉祥为师,鲍是余叔岩的老搭挡,凡余师演唱之特点、,气口、腔调无不熟悉。所以孟从鲍师学戏,也就是间接研学揣摩余派艺术。直到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日,余叔岩终于收孟小冬为徒,致使孟小冬达成多年夙愿。

  孟小冬还没列入余氏门墙之前,已经是闻名南北、震惊梨园的“冬皇”了。但是她对自己的成就及名利地位,尤其是大好的赚钱机会,弃如鄙屣,拜师后,不得余师许可,她绝不登台露演。她每日到余府用功,寒暑无间,说戏要到子夜之后,遇余师身体好,兴致高时就多说一点。余师体弱多病常常不能教戏或精神欠佳忽然忽然停止讲授,但孟仍旧每天坚持不懈、从不间断地到师傅家。这种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余师所感动,加之孟小冬本来就是技艺臻美,所以后来余师对她万般器重,竭力造就。余师后来病势日深,孟侍奉汤药一月有余,余师深感其敬师之诚,情逾骨肉,为之感动,更因为自己知道经此大病已无登台希望,为了不使自己的艺术失传,就加紧传授,不顾病痛,不论唱腔、白口、身段手式、眼神表演无不仔细讲解。孟也不负师望,后被公认为“余派”的主要传人。

  孟小冬最后的杰作是在上海“中国”大戏院一九四七年九月“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中出演的《搜孤救孤》。此时孟的唱工炉火纯青,句句珠玉,扣人心弦,如阳春白雪、调高响逸,一时传为绝唱。

  因为孟小冬与杜夫人姚玉兰情似姐妹,又感杜于患难之中,不时周济,老母的殡葬也恩犹未报,遂愿奉杜以终老,于杜月笙六十诞辰演出完毕后即进入杜家。1949年孟小冬又随杜一家赴香港定居。从此息影舞台。一九五零年,缠绵病榻的杜月笙不顾一切劝言及阻挠,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大心愿,与孟小冬举行了婚礼喜宴。杜死后,孟小冬移家台北,赁屋定居,仅与姚玉兰往来甚密。1977年病逝于台北。孟小冬的艺术可谓名贵极至,而大好艺术却未能得到广传,的确是一件憾事。

  孟小冬的代表剧目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盗宗卷》、《击鼓骂曹》、《乌盆记》、《空城计》、《珠帘寨》、《御碑亭》、《碰碑》、《鱼肠剑》等。

  与新中国失之交臂

  这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大局逐渐稳定,流落在香港的京剧演员马连良、张君秋、杨宝森等在周恩来统战政策的感召下返回内地。孟小冬也是统战政策争取的对象之一,周恩来总理曾委派章士钊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当时孟母张云鹤女士尚住在北京,以为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却遭到孟小冬的婉拒。一九五七年章士钊曾写条幅赠孟小冬:“当时海上敞歌筵,赠句曾教万口传。今日樊川叹牢落,杜秋诗好也徒然。绝响谭余迹已赊,宗工今日属谁家。合当重启珠帘寨,静听营门鼓几挝”。诗句表现了章士钊说服不成的无奈与喟叹。虽然没能成功,章士钊对孟小冬却一直念念不忘。几十年后,我们看到:“津桥昔日听鹃声,司马梨园各暗惊。人面十年重映好,梁州复按陡生情。四合院正房东墙挂着一幅立轴,落款是:小冬女士清鉴章士钊。有一次朋友来访指着立轴说,你父亲大概是单相思吧?不然送给孟小冬的字怎么会在自己手里?章含之笑着点头。”

79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