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选秀顺风车
2007年,全国各地的选秀节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木子李寻思,或许自己也能搭搭这班顺风车。
他刚创建了一个关于旗袍的网站,取名“倾城”。因为喜欢历史,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木子李都想做一个中国文化元素的网站。 他觉得旗袍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服饰的代表与精粹,同时还散发着时尚的光茫。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互联网上,除了少数几家卖旗袍的网店外,基本没有一个网站能让消费者全面了解旗袍。
做策划、网页设计、程序开发、文字编辑、图片编辑、商务合作、论坛管理……木子李一个人做着所有的事,他的想法很纯粹,将一切与旗袍有关的信息整合起来。
穿旗袍的女人是最美的,那就通过网络来比美吧。他在网站上发起“图片征集”的活动,然而,因为倾城网刚创办,还没什么知名度,几乎没有网站和媒体愿意与他合作,更别说有商家出钱出力这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不仅如此,参加活动的网友也极少,“有西安的网友想参加,没有旗袍,我们给借旗袍;没有地方拍照,我就买了一套摄影设备放家里,搞成一个小型的影棚,给她们拍照。就这样下来,第一次活动也只有20多个参与者。”那一年的尝试,在木子李看来,是失败的。
建网上旗袍博物馆
木子李意识到,只有加大网站的影响力,才对活动有更大的刺激性,从而真正达到推广旗袍文化的目的。他对网站改版,设置旗袍史话、旗袍工艺、旗袍名媛、旗袍品牌、旗袍书籍、旗袍随想等多个栏目来丰富网站构架,他还收录全国各地的旗袍商家名录,作为免费资源给网友分享。这个名录可谓目前最完整的旗袍商家数据,这些数据有的从网络获得,有的则从实体店采集,西安、北京、上海的很多实体店他都去过,着实花了不少的心思。
“其实我挺感谢红馆的。2008年,倾城还没什么收入。她是当时改版后第一个投广告的商家。虽然只有几百块钱,但对我坚持做倾城给了很大鼓励。因为她转账后第二天在QQ上对我说,从倾城点过去的网友在她家网店买了上千元的衣服。”这件事,在木子李心里波澜起伏。关于旗袍的文字资料是死板、有限的,只有商家和爱好者良性互动,有消费、有体验,才能促进文化的真正推广。
木子李随后和红馆合作发起“衣拍即合”的活动。“1元起拍卖,拍到多少就按多少卖给网友。”木子李说,“一件中档的手工定制旗袍,都在千元以上。对于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网友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倾城可以让商家提供高折扣,但需要给商家一个理由。通过‘衣拍即合’,商家得到了更多网友的关注,而网友得到了体验手工旗袍的机会。”这个活动开始是一月一期,后来网友要求快一些,改为半月一期,至今仍在持续进行。
有人说,倾城网就是木子李创建的一个网上旗袍博物馆。木子李并不反对这种说法,“做倾城一开始的想法,就是收集和旗袍有关的各种资料。事实上,倾城网也一直是这方面最专业最权威的。说‘网上旗袍博物馆’可能是指这个。”
寻找中国美再起航
木子李心里还是惦记着“选秀”的事儿。“图片征集”做了三年,却不痛不痒。如今倾城的影响力慢慢做大了,活动应该好做了吧!
彼时的倾城已不再是木子李的个人爱好网站。他组建了一个团队,要把弘扬旗袍文化真正当作一个事业来做。这个小团队在小小的办公室里一合计,首先要给“图片征集”改个名,要大气,叫“寻找中国美”吧。
2010年8月,“寻找中国美”在全国正式拉开战线,有商家主动赞助,报名的网友也络绎不绝。教师、演员、模特、空姐、文员、设计师、自由职业者……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不仅有中国大陆选手,还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海外华人选手。它不同于一般的选秀活动,它主张“回归传统还原美丽”,是在国内众多选秀节目风潮形成的审美混乱、审美疲劳中,大众审美的一次集体回归。
通过活动,很多80后和90后的网友也喜欢上了旗袍。一位50来岁的阿姨还打电话给木子李,说“很喜欢你们这个节目,我们全家都是你们的忠实观众……”她用了“节目”、“观众”两个词把木子李逗乐了。“这说明关注‘寻找中国美’的人越来越多,是一件开心的事。”
几年坚持下来,倾城网聚集的旗袍爱好者已达数万人。很多人对旗袍的喜爱也不仅停留在服装本身,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木子李说,倾城网就是一个载体,只有载体足够强大,才有更大的底气来谈推广文化。“我一直觉得坚持做一件事是很重要的。只要努力去做,再小的事情做到极致,也是一件大事。”
对话木子李:
目前倾城又在改版,新旧版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旧版唯一的主角是旗袍,而新版我们希望主角是网友。说俗了,新版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关注的焦点不完全是旗袍,而更多的是喜欢旗袍、喜欢中国风的这群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想法挺好的。
其实这次改版压力也挺大,是一次大胆尝试。不过2010年发展的确出现了瓶颈,作为单纯的旗袍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走了。现在好了,感觉要做的事太多太多,又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你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倾城改版更赢利,还是倾城改版是为了更好推动旗袍文化?
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倾城需要更大的影响力,才能更好传播旗袍文化。要扩大影响力,没有一个良好的盈利体系是根本做不到的。这不上你们的版面也得付钱吗?
原文:《中华手工》杂志2011年6月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