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岑寂里,独自一人沿着学院里的池塘边漫步,静静的观赏睡莲,静静地,静静地让人感觉世界如此的安详,静静睡卧池塘里的睡莲,一阵微风拂过,白色的睡莲依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好似含羞的少女,不胜娇羞的低垂着眼睑,正应了,最是一低头的温柔。
清香远溢,凌波翠盖,池塘中吐红摇翠。
“玉溪生诗中有吟咏荷花之句,堪称妙绝,你可记得?”这原是《红楼梦》中黛玉问香菱的话。
我却想起了《爱莲说》,虽然全文很短,却把荷的风骨淋漓尽致的倒出,让人暗自叫绝。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流传了千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文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一般咏荷的诗句,言简意赅容易记住和理解句子里的意思,做到这一点的大手笔确实不太容易,大凡可以流传下来的名句,一定是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难能可贵,这些字又这般的情景交融,采用“借影”的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以至于后世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大加赞叹。
大意是: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哎!不禁要大声惊叹了,世人喜爱莲的人很多,却有几人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钢筋水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的心态下怎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呢!
六月的风,轻纱习习,掠过心涧,一些久违的画面,突然间流进了脑海。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王昌龄
那时画面里的女子,她们都有一个共同清澈婉转的名字,采莲女。
妩媚娇羞,柔柔的风,一群采莲子的姑娘,出现在荷塘里,真的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少女的裙子绿得像荷叶的颜色,在微风里摆动着裙摆,白里透红的脸颊在荷花丛里移动着,为盛开的荷塘增添了情趣与生动的美丽。
出水芙蓉,媚而不妖,艳而不俗,却总有几分娇俏和温柔在其中。
想必这样的画面,世上的男子都会喜欢,如我这般情怀的女子,一定会希望自己曾经会有这么一刻时光该有多好啊!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芙蓉。清。郑板桥)
世人都知道郑板桥是清代著名大画家兼书法家。
人生美在哪里?她就隐藏在心灵的深处,这些会表现在一个人的谈吐,交往,亦或是诗词作品中。
谁人能想到,这么知名的大画家,曾经很清贫。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不禁为郑板桥的才情而鼓掌,为他的为官廉洁而感动,这也许就是世人一直怀念他的最终原因,彷如那一池一池的荷出淤泥而不染,藏身淤泥,却满眼清丽,那样的安静,淡然,素朴,芳馨,他的作品也如人品。
“人到无求品自高”用到这里一点也不为过,郑板桥的画所达到的境界,一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
池塘月色,一叶一叶的荷叶彼此依偎着,拥挤着,蜷缩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