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宋美龄:她将旗袍之美推向世界

2007/01/19作者/佚名来源/原创阅读人次/18273我要评论(1)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宋美龄衣橱内的旗袍件数,大概现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无人出其右者。宋美龄的旗袍件数多,和有一个勤奋的裁缝师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

宋美龄小传

1897年3月,出生在上海;1910年(也有说是1907年),赴美学习;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盛大婚礼;1936年12月,“西安事变”营救丈夫;1942年2月,陪同蒋介石访问印度;11月,访问美国;1943年2月,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11月,陪同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1949年,访问美国争取援助未果后,寄居在大姐家里;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9月赴美隐居;1986年10月,返回台湾发表了《我将再起》的宣言书;1991年,再度离开台湾隐居美国;2003年10月24日,病逝美国。

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女性,她是一条政治纽带,通过蒋宋联姻,把孔宋财团和蒋介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大家族的政治和经济联盟,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同时,宋美龄也是一座文化桥梁,其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把蒋介石政权和美国政府紧紧连在一起。

婚礼上了《纽约时报》头版

1897年3月23日,宋美龄出生在上海一个富裕的家庭,其父宋嘉树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早期买办商人之一,其母倪桂珍据说是明代学者徐光启的后人。从小宋美龄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凭借父母的宠爱,她在家里称王称霸,谁都要听从她的指挥。这种性格奠定了她命运的基础。

1910年(也有说是1907年),宋美龄跟随赴美留学的二姐宋庆龄到了美国,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此时,宋美龄在思想上、举止上和谈吐上已全盘西化,美国同学几乎把她当成正宗的美国人,而她自己也感到很自豪,常说:“我惟一跟东方沾上边的就是我的面孔。”

1917年8月,宋美龄从美国回到上海,她决心要掌握流利的汉语,精通祖国的古典文学,于是请了一位私塾先生。这对她后来写一些文字稿和公开的演讲稿都起了很大作用。由于社交能力强,宋美龄很快成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标。但宋美龄深知,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一个女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如果不借助丈夫的力量,也很难施展才干,她迟迟不婚,正是在设法物色能给她这种力量的男人。1922年12月的一天,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晚会,蒋介石也应邀参加。就是在这次晚会上,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的宋美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娶她为妻,但遭到宋庆龄的坚决反对。

蒋介石的求婚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1927年3月他率北伐军杀进上海后。对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穷追不舍,惟一持赞成意见的就是大姐霭龄,她断定蒋介石会成为南京革命政府的一颗政治明星。于是,她抓住小妹爱虚荣的心理,历数嫁给蒋介石的好处。而宋美龄也一直在关注着蒋介石的动态。在姐姐的劝说下,她终于下定决心。

1927年,蒋介石趁第一次下野之机,赶回浙江奉化溪口,强迫元配夫人毛氏办理离婚手续。同年12月1日,蒋介石期待多年的婚礼终于在上海举行,大华饭店的舞厅里足足有1300多人。当婚礼主持人蔡元培先生登上礼台、站在孙中山遗像前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纽约时报》第二天就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婚礼的盛况,《上海时报》也对此做了报道:“这是中国人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这场婚姻使得南京军队过去最强有力的领导人和新娘的哥哥———宋子文的家庭以及国民党创始人———已故孙中山博士的家庭联结成一体。”

关于蒋宋联姻,一般认为是蒋介石为联合美国而结婚。但宋美龄的秘书张紫葛透露,宋美龄曾亲口对他说,当她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时,就被对方迷住了。

“西安事变”营救丈夫

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后,宋美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跟随蒋介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片混乱,素有野心的何应钦极力主张轰炸西安城,宋美龄气愤地质问说:“你这不是存心要谋杀他吗?”何应钦也火冒三丈:“你妇道人家懂什么国家大事,不许你管。”听他这么说,宋美龄又气恼又委屈,她找到外国人端纳———曾经是张学良在东北时的顾问,要他立即飞往西安,了解情况。12月22日,宋美龄和回到南京汇报情况的端纳冒着生命危险到了西安。在飞机快着陆的时候,宋美龄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把手枪交给端纳,低声对他说,如果军队企图抓她就把她打死。

下午4时,宋美龄走进蒋介石的房间。关于见面的情景,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乍见惊讶,如在梦寐……妻见余强作欢颜,而余则更增忧虑。”12月24日,宋美龄在谈判中,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次日,蒋介石获得自由,宋美龄对他的帮助不言自明。美国《时代》杂志还刊登了蒋宋的照片,称他们是“新闻人物伉俪”。若干年后,蒋介石在会晤嫡系官员时感慨地说,在“西安事变”中,夫人给了他一条命。

“中国空军之母”

蒋介石一直十分重视空军。1936年,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组建空军,她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此外,她还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的学习上。她和外商洽谈,订购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产品,从采购商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空军总司令,对妇女而言是史无前例的。

1937年春,美国陈纳德将军收到宋美龄的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到中国当空军顾问,陈纳德一口答应下来,此后组建了众所周知的“飞虎队”。在陈纳德的帮助下,宋美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这可以从1937年宋美龄安排空军为蒋介石50岁生日的祝寿表演中看出一些端倪。宋美龄要求飞行员在洛阳上空做云雾排字表演,空军出动了50架飞机,排出中文数字“五十”的字形来。这种表演在今天看来当然是雕虫小技,但几十年前,这样的祝寿方式的确可以称得上盛大。1938年春,宋美龄因健康原因辞去航委会秘书长一职,由其兄宋子文接任,但她始终掌握着空军的人事、采购甚至训练大权,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到台湾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情况依然如此。

以智慧和美貌征服美国

蒋介石的抗日、“剿共”和保住台湾处处需要美国的帮助,而宋美龄就是他获取美国支持的最大本钱。她在外交上的突出表现就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和同年11月的中美英开罗会议。

1942年,美国共和党领导人威尔基访问中国。他对宋美龄说,以她的智慧和美貌,必能使美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她将是“一位完美的大使”,美国人民“就需要这样的说客”。对此,宋美龄十分动心。同年11月18日,宋美龄以治病为由,乘专机飞往美国,27日住进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学中心哈克尼斯病房。第二天,罗斯福夫人就冒着严寒到医院探望她。宋美龄一改往日女强人的姿态,表现得像个娇弱的病人。罗斯福夫人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看着她躺在床上,我心里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儿,我一定会帮助她、照顾她。”

宋美龄在医院住了11个星期,身体逐渐康复。1943年2月18日,她生命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在美国众议院发表了相当重要的演说,这是众议院第二次邀请女性演讲,第一次邀请的是荷兰女王。当天,宋美龄穿着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章。她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一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蒋夫人差点让他流下泪来。

国会演讲后,宋美龄又和罗斯福总统一同出席了记者会,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挤满了172名记者。《时代》周刊报道说,蒋夫人就像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夫人的手一直放在蒋夫人的椅子上,好像在护卫着她,而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就像个纵容的叔叔在介绍自己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还要求记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宋美龄此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好莱坞露天会场发表的演讲。中国人熟悉的好莱坞明星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弗莱·鲍嘉和秀兰·邓波等都到场和她寒暄,并向中国抗日战争捐款。

1943年11月,蒋介石夫妇率代表团出席开罗会议。虽然代表团重要成员都能讲英语,但宋美龄嫌他们“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含义”,因此常亲自翻译蒋介石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三巨头会议变成了四巨头。开罗会议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美关系之密切前所未有。

反对“两个中国”

1950年4月,宋美龄在台湾成立了以她为核心的“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简称“妇联会”。以此为开头,和她关系密切的部门又增加了好几个。这些机关围绕在她身边,使宋美龄的权力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宋美龄也念念不忘搞“外交”。1950年8月,她和一些美国朋友以及亲台人士组织了所谓的“院外援华集团”;1952年8月,她又飞往华盛顿,一直呆到次年3月。在此期间,她在美国组建了“中国游说团”,又称“百万人委员会”,其宗旨就是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1954年,宋美龄再次飞到美国,并逗留了6个月,极力煽动美国阻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进入20世纪60年代,宋美龄对“外交”的热情依然不减。1965年,她和蒋经国访美,希望美国支持“反攻大陆”。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岌岌可危。美国劝台湾当局接受“两个中国”的安排。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多数联合国成员国认为应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有些国家也不愿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这一方案得到台湾“外交部”的完全赞同,对它来说,这总比收拾铺盖走人好些。不料,该建议在台湾当局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时,一向被视为亲美派的宋美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严正地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宋美龄坚决反对,夫人派群起附和,坐在主席台上的蒋介石则一直保持沉默,表情很是苍凉。台湾人将这件事称为“蒋夫人一言定江山”。宋美龄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管其动机如何,对祖国统一大业是有利的。

万念俱灰,隐居美国

1969年7月,蒋介石夫妇在阳明山上出了车祸。自此,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此时,台湾的政治气氛和以前大不相同,虽然宋美龄在对美“外交”上仍然说了算,但其政治权力已逐渐削弱,而最大的对手正是蒋经国。蒋经国决心不让另外三大家族的势力在宝岛东山再起,也不容许别的政治势力扎根,他要改造国民党,首先就是铲除宋、孔、陈的力量。蒋经国在日记里也很少提到继母,其目的就是要凸显他与父亲的密切关系及传承意义。应该说,蒋介石的死宣告了宋美龄政治生命的结束,但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

蒋介石刚一去世,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就匆匆从美国赶回台湾,打算与“夫人派”官员一起拥立宋美龄继任国民党总裁,但遭到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的强烈反对。4月28日,即蒋介石死后23天,国民党全体中央委员举行临时会议,修改党章,规定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谓改为“主席”,党总裁的名义永远为蒋介石保留,他人不得再用。会议推举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兼中常委会主席。宋美龄的地位顿时变得尴尬起来,于是她远走他乡,赴美隐居。

1975年9月,宋美龄到达美国后住进纽约长岛蝗虫谷。这座古老的住宅是宋美龄和大姐夫孔祥熙于20世纪50年代合买的。客居美国,她的生活十分恬淡,有时驱车到曼哈顿参观画廊和艺术馆,有时就画画或写毛笔字。不过,她创作完成的作品决不出售,也不会拿出来赠送亲朋好友,画完后就交给侍卫保管起来。

但是,她仍然关注着台湾的局势。她通过台北士林官邸办公室的电信设备,与台湾有关人士保持着密切联系。例如,台湾岛内与宋美龄经常通话的就有中文和英文两个机要秘书。中文秘书是当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英文秘书则是沈昌焕。此外,宋美龄每当想到一个有关台湾的问题,或者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台湾的事情,就马上给远在台北的蒋经国打电话。为此,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因宋美龄年事已高,常常忘记纽约与台北的时差有12个小时。她下午3时打电话,而台北正是夜间,蒋经国还在睡梦之中。原来的“总统府秘书长”马纪壮是北方人,又是军人出身,对于这个接电话的差使常常疲于应付。宋美龄很不满意,这才换了沈昌焕。沈很会处事,宋美龄讲上海话,他就讲上海话,宋说英语,他也跟着说英语。从此,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的热线就畅通无阻了。

1981年,宋美龄的二姐宋庆龄病危,大陆邀请她回国探亲,遭到拒绝。结果宋庆龄临终前也没能与亲妹妹见上一面。

发表“我将再起”的宣言书

客居美国11年后,1986年,宋美龄以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返回台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就是5年。

宋美龄回到台湾后,在社会激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她回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她是台湾保守派邀请回来对抗蒋经国的,但据观察家分析,“宋美龄返台,是因为蒋经国要表现台湾各方面的团结,调和与元老派、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商讨晚年接班大计”。事实上,对蒋经国的“政治革新”,宋美龄一直相当关注。在返台3个月前,她便通过台湾在美国的“北美事务协调会”主任钱复,把她的意向告诉了蒋经国,蒋立即以父亲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恳请她回台。于是,一切水到渠成。因此,她返回台湾实际上是为蒋经国的革新定调。10月31日,宋美龄发表了纪念丈夫的文章,题目是《我将再起》,有人认为这是她“东山再起”的宣言。

1988年1月,蒋经国病逝,蒋家成员何去何从备受瞩目。“夫人派”本想让俞国华出任国民党主席,但俞根本不是李登辉的对手,而此时宋美龄年事已高,如果亲自出马,恐怕阻力太大,而且也不易获得党内一致支持。于是,她退而求其次,改为支持李焕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但被婉拒。

结果,李登辉还是当上了国民党一把手。

极要面子的宋美龄顿觉脸上无光,1991年9月21日,94岁高龄的她再度赴美休养。

宗教信仰成了晚年生活的重心

当然,她此次远走异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第一,宋美龄在台湾的亲族已凋零,生活寂寞。蒋介石的几个孙子相继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令她难以承受。第二,台湾解除戒严后,“台独”势力相当嚣张,宋美龄不愿意将来埋骨在“一个不叫中华民国的土地上”。第三,与宋美龄的健康状况有关。据了解,自1978年起她的视力、听力和记忆力等均严重衰退,数次进荣总治疗。她的皮肤过敏尤其严重,医生认为“纽约的天气对她比较合适”。

移居美国后,宋美龄不再过问政治,也很少应酬。宗教信仰成了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她的精神支柱。读《圣经》、祈祷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灵修,此外,她还经常到住所附近的教堂做礼拜。蒋宋两家的亲友大多数都住在美国,每逢重大节日或她的生日,大家就共聚一堂,和她一起欢度。这给了宋美龄莫大的安慰,也使她孀居寂寞的生活有了一丝暖意。

1994年9月,宋美龄悄然回台湾探望病危的外甥女孔令伟。不过,她此次只逗留了10天,媒体称她“来也无言,去也无言”。1995年7月26日,宋美龄以近百岁高龄,应美国国会之邀从纽约飞抵华盛顿,出席为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而特意为她举办的酒会。宋美龄从走下专机的那一刻起,就显示了过人的体力,在平地上她不坐轮椅,坐着接受中外人士致意时,也频频起身答谢。当日下午5时,宋美龄在众人扶持下步入会场,发表了演讲,受到热烈欢迎。一位美联社资深记者说:“我觉得她的腔调和咬字比撒切尔夫人还要好。”

但毕竟昔日的辉煌、昔日的气焰和昔日的权势都已经烟消云散。令人遗憾的是,她始终拒绝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把所有恩恩怨怨永远封存在自己的记忆中。

旗袍第一夫人宋美龄

宋美龄衣橱内的旗袍件数,大概现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无人出其右者。宋美龄的旗袍件数多,和有一个勤奋的裁缝师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

这位裁缝师傅叫张瑞香,是一位男性裁缝师。张瑞香所以受到宋美龄那样爱护的原因,无非是因为手工细巧、忠心耿耿。

张瑞香几乎每天都在不停赶工,为宋美龄制作旗袍,他大约每两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做好后,张瑞香就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龄面前邀功。宋美龄一般只是大略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橱里妥为保管,然后便再也没见她穿过,因而,宋美龄的旗袍大概穿来穿去,总是那几套,不会有太多的更换。

张瑞香除了过年除夕那天休息外,其它时间都在做衣服,而且只为宋美龄做;加上一些大小官太太们为了投其所好,送宋美龄的东西多半有衣料,这些绫罗绸缎,就够张瑞香一年忙到头。宋美龄的超大型衣柜,便成为世界最大的旗袍储藏室。


年轻时代的宋美龄


旗袍美人


蒋介石、宋美龄在上海结婚


中年风华不减


抗战期间三姐妹聚首


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一起


为抗日前线将士缝制衣服


会见客人


夫妻恩爱


与儿媳蒋方良

98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1 无名. 陕西西安
真是太佩服她了。
支持(42) 2007/01/25 17:27:00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