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旗袍趣谈

2007/01/18作者/邢宇新来源/不详阅读人次/2492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旗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女装,富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外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白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穿长袍,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

旗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女装,富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外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白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穿长袍,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

旗袍的设计构思甚为巧妙,结构十分严谨,造型质朴而大方,线条简练而优美。旗袍自上至下由整块衣料裁剪而成,各部位的衣料没有重叠之处,整件旗袍上没有不必要的带、绊、袋等装饰,能充分体现妇女形态、产生女性人体曲线的自然美。旗袍卡腰、门襟、领等款式,妩媚而婀娜多姿。由于较贴身,使富于青春美的三围曲线隐约可见,下摆侧开叉,不仅行走方便,而且行走时给人以轻快、活泼之感。每当微风袭来或随步移动时,轻盈飘拂。柔和飘逸,舒适典雅。紧扣的高领,使人感到雅致。庄重;束紧的腰部,穿在身上合体服贴。因此,旗袍深受我国各族妇女的青睐,国外的妇女也竞相仿效或穿用。

旗袍是清宫相沿袭的服制,经过多次改进而演变成今天的各种款式。自清皇室逊位后,旗袍开始由宫廷传人民间,首先是北京、天津一带的妇女,竞相穿用。其后逐渐在南方妇女中流行。最初的旗袍,下摆不过脚,只有姑娘出嫁时穿的婚礼服才过脚。由于贵族女子和宫廷里的嫔妃都穿鞋底中间有三寸多高的呈喇叭形的高底鞋,所以她们穿的旗袍也过脚,以掩住脚而不让人看见。在清末至辛亥革命期间,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式样仍十分保守,腰身宽松、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而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沿部位都采用宽图案花边镶滚。20年代初,旗袍开始在全国普及,起初的式样与清末没有多少差别,旗袍上身适中,袖长过肘,袖口宽大。但不久,由于受到欧美服式的影响,袖口缩小,滚边改窄,衣长仅过膝,比以前更称身合体了。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服制的条例,规定旗袍为"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至肘与手脉之中点,色蓝,纽扣六"。这是典型的旗袍式样。30年代,旗袍盛行,在款式上也有变化,开始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是配以高耸及耳的硬领,不久又盛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即使是在寒冬之日,亦仅缀一道狭边。袖子也是如此,时而兴长,长过手腕;时而又兴短,短至露肘。同时,衣长的变化也是一个时期流行长,长到下摆曳地数寸;一个时期又兴短,短者下不过膝盖。两边的衩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很窄,称身贴体,显示出女性的曲线美。到了40年代,旗袍的款式又有重大变化,袍身再度缩短,袖子缩短直至全部取消,同时领高减低,使旗袍更加简洁、轻便和适体。近些年来,旗袍款式又有了新的改革,出现了众多的款式,例如,适宜于青年妇女穿的有前胸缉塔克短袖旗袍、鸡心领旗袍、露臂式旗袍、女式三角西服领短袖长旗袍、小方反领短袖长旗袍、小露肩方形领短袖长旗袍、扣边圆形领短袖长旗袍等;适宜于中年妇女穿的旗袍有中(短)袖旗袍、仿古女旗袍等;中青年妇女皆适宜的旗袍有方驳领短袖旗袍,对门襟长旗袍、尖角驳领短袖长旗袍等;适宜于孕妇或家庭便服的有长方领旗袍。旗袍面料的选择很有考究,不同质地的面料做成的旗袍其风格和韵味是截然不同的。深色的高级丝绒或羊绒面料做成的旗袍能显示雍容雅致的气质;采用织锦缎制作的旗袍则透露出典雅迷人的东方情调;用优质丝绸缝制的旗袍有大家闺秀温文尔雅的韵味。特别是作为礼服和节日服的旗袍,其色泽与面料要求艳丽而不轻浮,漂亮而不失庄重。给人以典雅、名贵、高级之感。

旗袍深受国内外女性的喜爱,优点甚多,理应广被寰宇,但由于制作方法必须度身缝制,服装厂无法大量制售。同时,缝制一件合身适体的旗袍,费时较多,手工费较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的推广与普及。

68
上一篇:念念旗袍 下一篇:满族的传统服饰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